易佰福:吃出的闲情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易佰福:吃出的闲情
作者:  易佰福

image.png


  若论古代文人巅峰朝代,似乎非唐宋莫属;若论闲情雅致烟火气息,又大多出现在朝代更替时期,比如魏晋,比如明清。魏晋有《兰亭集序》、竹林七贤,明清有袁枚张岱、有李渔的《闲情偶寄》。说起李渔,不能不提他的《笠翁对韵》:“天对地,雨对空,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可与同时代的《声律启蒙》媲美,堪称吟诗作赋求功名的韵脚对典。


image.png


  李渔,号笠翁,生于明清交替之际,饱经科举失意、家国丧乱的苦难,又不愿在清朝为官,李渔那读书人最冠冕堂皇的一条路,被堵死了。于是灵机一动,干起了“卖文为生”的营生。他常年携家庭戏班辗转各地演戏,舞台实践使他立足于“填词之设,专为登场”,他的《闲情偶寄》写丝竹歌舞、房舍园林、家具古玩、饮馔调治等生活情趣,被誉为古代生活艺术大全。


image.png


  李渔走遍天下、玩遍天下、吃遍天下,铸就了明清之际的一位绝世吃货。哪怕是最简单的饭食,到了李渔的手中也要可劲折腾,仅就一个“鲜”字,就能说出与众不同的道道来。李渔最推崇的食材是笋和蕈(香菇),他认为笋“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鲜”,而蕈能吸收“山川草木之气”。论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洁,曰芳馥,曰松脆而已矣。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鲜。


image.png


  古时没有味精鸡精,李渔硬是凭自己的悟性,鼓捣出了调味秘方:凡是焯笋之汤,李渔通通留着,“每作一馔,必以和之”,笋汤遂成为万能调料。李渔还研究出了“四美羹”,将陆之蕈、水之莼合在一起做成羹,再配以蟹之黄、鱼之肋,几种极致之鲜加在一起,就成了人间绝品。虽是南方人,李渔却喜吃面食,并专门为面食推出两个原创秘方:五香面和八珍面,前者是自己吃,后者则用来待客。


image.png


  五香是酱、醋、椒末、芝麻屑、焯笋或煮蕈煮虾的鲜汁。先把椒末、芝麻屑拌到面中,再把酱醋和鲜汁调到一处做成面汤,并以“拌宜极匀,擀宜极薄,切宜极细”的工艺来操作,最后用滚水下之,一碗五香面就出炉了。八珍是鸡、鱼、虾三种肉,晒得极干,再与鲜笋、香蕈、芝麻、花椒四物,一起做成极细之末,和入面中,与鲜汁共称为“八珍”。还必须注意,鸡肉鱼肉一定要非常精瘦,有一点肥腻都不行。


image.png


  每和老魏聊到李渔,我总感觉老魏在烹饪调味和食材选取上,与李渔如出一辙。老魏是赊店魏氏牛肉酱第四代传人,他的易佰福黄牛肉酱系列产品,一直坚守着手工晒酱发酵、牛肉传统烹煮、调料祖传配方等魏氏家族百年古制。尤其是调料上坚持天然中药香料,不使用味精和任何添加剂。现宰烹制,调料激发,酱锁鲜香,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image.png


  老魏的易佰福系列酱品,无论是黄牛肉酱、鸡肉酱、香菇牛肉酱,还是杏鲍菇酱、鲜椒酱、爆椒酱,食材选用的都是南阳黄牛、西峡香菇、淅川辣椒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对食材的纯天然和新鲜度的把控特别严苛。这和李渔的饮食之道:“崇尚自然,本色天成”异曲同工。老魏认为,李渔的知味之道,就是让味觉感受食物原本的那份鲜美。岁月悠悠,我们只有静下来,慢下来,认真的和食物交流,才能感受回归亲近自然的至善至美。(易佰福)


image.png

编辑:马钰春子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相关内容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