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7月15日,主题为“养生之都 氧艾人生”的中国•西峡第三届老界岭康养论坛在伏牛山财富庄园成功举办。论坛上,南阳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市生态文明促进会会长王清选把亲自提出主题、拟提纲,并组织绿色生活专家指导团课题组经过半年多的调查研究,形成了《厨房革命的觉醒》一文做了简要介绍,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和关注。
7月19日,南阳市中医药发展大会召开,会议指出,要实施“中医药+”计划,全面落实《南阳市康养产业发展规划》,以人的全生命周期中医药健康服务为核心,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大力发展“中医药+养生”产业、 “中医药+康复”产业、 “中医药+养老”产业。发展以中医调养为主的社区、互助、旅居等养老服务新模式,打响张仲景健康养生特色品牌。把仲景文化这个中医药文化的符号和旗帜,传承好、研究好、弘扬好,把仲景文化品牌作为南阳的一张亮丽城市名片推向全球。《厨房革命的觉醒》是中国·西峡第三届老界岭康养论坛的成果,更是服务该项决策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厨房革命的觉醒
南阳市生态文明促进会绿色生活专家指导团课题组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重要论断,丰富了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安排的理解。在新时代生态文明背景下,南阳作为医圣张仲景故里,如何加快建设中医药名都,将传承仲景中医健康文化与新时代绿色化生活理念相结合,对打造“中医圣地、养在南阳”具有重要意义。
调查发现,人的健康只有15%取决于医学和药物,85%取决于生活方式。中医健康文化中“治未病”作为其核心学术思想,即“未病先防”,就是突出要把预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本文主要探讨如何从生活方式的中心--厨房开始,做出一次“重返自然”的觉醒,自觉把绿色化理念和要求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真正做到:科学“吃、喝、吸”,我的健康我做主。
一、厨房革命要从“心”开始
一是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家里没有病人。厨房革命先从保持愉悦的心情开始。中医认为“百病生于气”,《黄帝内经》指出:“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因此,简单的人最健康,嘻嘻哈哈的人最长寿。每天保持乐观的心态,做到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就等于不给病水喝,不给病饭吃,病自然就会饿死。态度越乐观的人,身体细胞免疫功能越强。
二是要改变传统健康的认知。厨房革命的觉醒,首先要基于理念的转变。改变过去不良的健康认知,先从厨房饮食开始改变,试问你是否经常在外就餐或点外卖?是否经常早上不吃饭,晚上却大吃大喝?是否天天食用农药残留食品?如果以上这些不改变,那么即使你心态再好、每天运动、按时睡觉都不能解决由生活方式造成的一些慢性病。大力普及仲景中医文化和绿色生活理念,不仅可以让全社会参与到绿色生活的实践中来,而且有利于在健康中国的实现进程中形成独具特色的健康中医生活文化。
三是积极参加健康生活活动。提升健康素养是增进全民健康的前提,鼓励全民积极主动地获取健康知识,参加健康科普讲座,或两天生活方式体验特训营等丰富多彩的健康科普活动,就可以让每个家庭每个人都懂得健康管理,而且要提高理解、甄别和应用健康信息的能力,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作出正确决策,让健康知识行为和技能成为公众普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全社会形成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厨房革命要从“常回家吃饭”开始
一是增强与家人的情感交流,打造健康和谐家庭。“多回家吃饭”,多与家人一起动手做饭,学习中医药食同源文化,增进感情,掌握好工作和家庭时间分配的比例,心平气和地享受和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家是温暖的港湾,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压力,通过回家吃一顿可口的饭菜就可以放下,常回家吃饭不仅可以陪伴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而且有利于打造幸福和谐的家庭氛围,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更自信、社交能力更强、学习成绩更好,心理更健康。父母勤回家,孩子才愿回家。
二是家里饭菜更健康、卫生、营养、安全。在外就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饭店饭菜卫生有的不过关,容易引起消化系统类的疾病;其次,餐馆的餐具有的是重复利用,容易感染得急慢性肝炎、肺结核等传染性疾病;其三,饭店的油、盐、味精、肉有的不仅量多而且质量不过关。饭店饭菜的热量比家里高出约60%,因此,经常在外就餐不仅会增加膳食脂肪和盐的摄入,更是肥胖、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增加的因素之一。研究表明。每周在家吃饭5次以上的家庭染上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的风险更低,身体更健康。
三是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生活作风的需要。优良的工作作风还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不必要的应酬,多回家吃饭”倡导的不仅是党员干部良好的生活方式,而且是优良的工作作风。经常性有聚会,伤肝伤胃,不仅喝坏了党风,更吃坏了形象,败坏了声誉。“多回家吃饭”亮明了自己的态度,关闭了被“围猎”的途径,同时避免了酒醉中的违规承诺,给党员干部节省出了宝贵的时间,这些时间可用来多读书,多思考问题,多提高自身素质,必然有助于更好地推进工作。
三、厨房革命要从“改变食材”开始
一是食材要尽量选择有机认证食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我们生命的健康之源。有机认证食品在其生产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并且不允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做到全面更新厨房食材,即菜、米、油、盐、酱、醋、茶等必须全面有机。长期食用有机食品,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体质显著提升。南阳市作为全国有机农业发展第一大市,认证面积和数量都是全国第一位,享有食用有机食材的便利条件,价格合适,食材新鲜又安全。
二是食材尽量选择有机转换食品。虽然有机食材好处很多,但有机食品相对价格更高。有机转换食品是指从开始有机管理至获得有机认证之间的时间所生产的产品,在此期间经过认证的产品必须标注有“中国有机转换产品”的字样,方可进行销售。有机食品从生产其他食品到有机食品需要2-3年的转换期。因此,也可以选择有机转换期的食品。
三是食材要尽量选择绿色或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是对无污染、安全、优质食品的总称,是指产自优良的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共分为两个技术等级,即AA级绿色食品标准和A级绿色食品标准,但生产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没有转换期的要求,因此,也可以选择绿色或无公害的食品。
四、厨房革命要从“烹饪方式”开始
一是最佳方式:生吃、凉拌。厨房革命更需要彻底改变饮食结构和烹饪方式,倡导半野生化。烹饪的一般方式为蒸、煮、炖。较差方式为:煎、炒、烘。极差方式为:腌制、烧烤、油炸、炒货。制作菜肴时可以尽量减少烹饪步骤,常采用煮、蒸、烙等健康的烹饪方法。加工肉类、禽类不用另外加油煸炒,直接加调料和水就可以。半野生化不仅可以减少大量厨余垃圾,油烟排放等问题,还可以帮助人们远离慢性病的困扰。
二是最佳辅料:有机烹饪辅料。最好选择有机酱油、醋、天然盐等调味品。用油壶、盐勺更好地控制油盐的摄入,尽量选择有机橄榄油、有机亚麻籽油。高温油等于地沟油,再好的油高温后会产生反式脂肪酸。所以炒菜、油炸建议使用:饱和脂肪酸的有机椰子油,有机猪油不建议长期吃。营养学家建议炒菜步骤:冷锅—冷油—放菜—加水—点火。
三是最佳蔬菜:当地当季食品。人是自然的一份子,要想活得好,就要与当地的环境融为一体,即因时因地养生,多吃当地当季食品。一般建议一桌菜80%素菜,20%荤菜。多吃素食者比肉食者体重会更轻便,经常食肉的人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太多,则往往会造成血管阻塞,成为高血压、心脏病等病症的主因。同时建议经常增加、变换蔬菜的种类,选择食物要尽量丰富多样,每日最好20种,每周最少30种,更好地实践平衡膳食的理念,真正做到膳食营养自己做主。
五、厨房革命要从“吃饭方式”开始
一是“吃”要讲究方法。“吃”推荐6+1生活方式:6天按要求正常饮食,1天轻断食,轻断食以果蔬泥、果汁为主。平衡膳食:荤素平衡、种类平衡、入出平衡;食不过量:早餐吃好,以有机五谷豆浆、蔬菜、水果、鸡蛋为主。中餐吃到7-8分饱为宜。晚餐吃早、吃少,以5-6分饱为宜;低碳饮食:倡议少吃精米精面的主食和GI升糖指数高的食物,倡导生机饮食、生酮饮食;食物颜色:最好五颜六色、色彩斑斓;进食顺序:水果→蔬菜→粗粮→坚果→豆类→海鲜、肉。
二是“喝”要讲究成分。要喝没有细菌、病毒的水;没有灰尘污染的水;没有氯以及含有汞、铅等重金属的水;多喝含有钙、镁、铁等有益健康矿物质的水,建议生饮常温水,不喝高温水、高温汤、高温茶;建议喝有机酸奶、有机五谷豆浆;少喝酒、不喝酒;不喝碳酸饮料,不喝有化学添加剂、防腐剂的饮品。因为碳酸饮料中的砂糖和液体果糖会使人体血糖升高,高糖状态就会造成肠胃、血管、肾脏的负担,导致心脏负荷加大、血压升高,增加心脏病的风险。且砂糖以及液体果糖还会导致脂肪堆积,增强动脉硬化的风险,因此,经常喝碳酸饮料的人会造成钙流失,容易导致骨质疏松。
三是“吸”讲究方式。尽管烟民大部分是男性,但得肺癌的大多数是女性,因为她们吸了太多的油烟。粉尘、有毒气体密度最大的地方不是工厂,是厨房,因此,“吸”要避免二手烟、油烟,尤其是重油重料的厨房。经常关注天气报告空气质量指数,指数超标要佩戴雾霾口罩,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利用节假日携家人去负氧离子充足的地方呼吸干净空气;建议家里、卧室、办公室、车内安装含负氧离子的空气净化器,有条件可以选择居住在郊区;当汽车驶入市内时打开汽车内循环,避免吸入汽车尾气。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尝试打造“零厨余”厨房,把一切能吃的都摆上餐盘,以减少食物浪费。全面配合健康中国行动,自觉践行厨房绿色革命,为自己和家人负起健康第一责任。“中医圣地、养在南阳”的建设,不仅要从政府和部门的角度提出政策措施,还需要从社会组织的角度积极参与和引导,帮助人们树立和养成符合家庭特点和自身实际的具有中医特色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