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公交车是一个城市的窗口,是一个城市的脸面。也有人说,了解一个城市,就从乘坐当地公交车开始。
2015年9月,对于生活在唐河县城区的每一个人来说是欣喜的——唐河县城区公交进行“大换血”,民营公交公司与国有公交公司的企业间收购工作全部完成,改革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和阶段性的成果,唐河县公交行业私人经营、多种经营模式并存的局面成为历史,公共交通发展迈出崭新一步。
名为“公交”,实为“私交”
2000年,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外地公交公司,5.99米长,载客14人的普通公交,1路、2路、3路3条简单的线路,这是唐河县城区最初的公交雏形。经过近20年的发展,到2018年,唐河县的城市公交已初具规模,100辆 14米长、带空调的无人售票纯电动公交车,并发九条线路,承载起唐河县城市公共交通的重任。
由于历史原因,多年来,唐河公交一直是市场化运作,运营模式以个体承包、挂靠经营为主。这种经营模式在当时一定时期内缓解公交事业发展资金不足,也满足了广大市民的出行。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出行需求的不断提升,唐河县公交的运营体制弊端也日益凸显。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私人经营者在车辆投入上压缩成本,以至车容车貌较差,车辆档次低,损坏的硬件设施(如座椅、拉手等)不愿及时维修、更换,严重影响交通安全和乘客舒适出行。加之车主之间恶性竞争,利益纠纷频繁,上访现象时有发生。司机超速、乱停乱靠、甩客滞站现象突出,经营行为极不规范,这不仅引起群众布满,还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名为“公交”,实为“私交”,经营主体过多、公交资源分散、行业管理薄弱、企业各自为政、车主单独经营等问题困扰着唐河县公交事业进一步发展。
然而,随着城市发展的加快和人们出行需求的提升,唐河县城区公交的体制弊端日益凸显。经营主体过多、公交资源分散、企业各自为政、车主单独经营等问题,困扰着城市公交事业进一步发展。种种公交乱象,直指体制根源。要解决这些难题,对公交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势在必行。
从“冒黑烟”到“纯电动”
改革是民心所向,刻不容缓。加快城区公交体制改革,人民群众的呼声越来越高。如何改革,也考验着政府的智慧。2015年5月,唐河县政府拟文《唐河县公共汽车客运管理办法》,提出公交发展的原则,公交行业必须实行以国有企业为主的公司化、公交化运作,私人承包与挂靠经营一次性整体退出,形成国有公司为主体、规模经营、有序运行、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公共交通发展新格局,为县城公交的改革和发展明确了方向。成立改革领导小组、落实部门协作,形成多方参与、上下联动的组织保障;加强舆论宣传、营造社会氛围,达成广泛的改革共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有序展开。同年9月,唐河县政府公交改革方案最终出炉,县财政一次性全额投资500余万元,在短短不到三个月时间内,完成了原恒通公司50辆公交车的收购、新公司注册、人员招聘、新车购置挂牌等一系列工作。由此,唐河县城市公交公司于2015年9月正式注册成立。思路就是速度,好思路就是高速度,城区公交改革迈出坚实一步。
改革之难,稍有不慎,就容易激化矛盾,甚至引发不良的社会反应。“我们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最大限度地把工作做透做细。”参与改革的唐河县运管局副局长阮小敬说。
“让劳动者就业”,唐河城市公交公司研究制定了《唐河县城市公交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人员聘用方案》,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优先聘用原有公交公司的从业人员,对符合条件的原公交车驾驶员采取优先上岗、培训上岗等方式,再次聘用,并依法与其建立劳动关系,解决就业问题。
在确保老旧客车平稳“下岗”的同时,唐河县认真推进公交车辆的更新升级,让新型公交车及时“上岗”。县政府一次性淘汰50辆“冒黑烟”超标排放公交车,并投资300余万元建造电动公交车充电桩70个和70个充电端口。一次性投资4000余万元分三批购置纯电动公交车100辆,于2015年10月1日正式投入运营。
成果丰硕 群众叫好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见金。城区公交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至目前,唐河县城区共上线运营公交车100辆,运营线路9条,形成县域一河三区、规划区的全覆盖。实现了唐河县城区公交行业“政府主导,规模经营”的改革目标。实行城区内上车1元。并发行学生卡、老年卡和免费卡,在校学生和60岁以上老人乘车享受半价,1.2米以下儿童、70岁以上老人、盲人、伤残军警免费乘车。
“新公交车舒适洁净,运行快捷,坐着舒坦!这才真正代表唐河的形象。”
“公交车站就建在小区门口,上下班很方便,车也准点了。”
“学校外面开了夜班公交车,现在孩子下晚自习,不用我去接了。”
异口同声,道出的是唐河百姓的满意和认同。
经过20年多时间的发展,公交姓“公”后,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也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以前公交车冒黑烟不说,车内脏乱差,宁可走路,都不愿意坐。现在新公交车舒适度比以前大大提升。另外,公交车按时按点发车,极大地方便了出行。”乘坐新能源公交车后,市民张炜赞不绝口地说。
“以前的公交车就是招手停,上下班高峰期挤都挤不上去,司机有时态度不好,经常甩客。现在好得不得了,准时准点,司机服务意识也强了。”“75岁的王爷爷挤不上公交,也耐不了高温。退休后,他就成了“宅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好几年都不怎么出门了。公交姓“公”了,王爷爷也拿到了自己的免费公交卡。“现在的师傅对乘客客客气气的,遇到老人上下车,都会特意多停会儿。车上吹空调了,班次多了,也不挤了。”王爷爷说,“我有事没事,就约起老年朋友,上湿地公园转转,到河边走走,舒服得很,整个人好像年轻了好几岁。
在城市公交有限公司监控中心监控大屏上,我们可以看到,每一趟公交车的运行线路、发车时间、运行时速清晰可见,后台可以根据车辆实际情况随机调配车辆,减少高峰期乘客候车时间。
十分钟一趟车、手机就能查询公交车实时到站情况、手机刷卡就能乘车,这些都是以前不敢想象的。在三位老公交人的眼中,改革开放的40年,公交的变化是老百姓最直接感受到的,公交出行越来越便利,乘客文明程度越来越高,驾驶员的待遇也越来越好。
40年车轮滚滚,不仅是车的变化,也是公交系统的变革,从驾驶员旁边有“大鼓包”的普通车到“高档”的空调车;从冒黑烟的“大辫子”柴油车、油电混合车到新能源电动车;从售票员喊“上车请买票,月票请出示”到推行无人售票,已至现在的扫码乘车。从无人售票到免费乘车……40年来这些改变的背后,让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公交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城市公共交通配套体系的不断完善,唐河县的幸福公交一定会开得更稳健、更快捷。
编辑:杜增波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