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树参天护幼枝 ——谨以此文怀念周同宾老师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老树参天护幼枝 ——谨以此文怀念周同宾老师
作者:  史恒臣

老树参天护幼枝

——谨以此文怀念周同宾老师

史恒臣


  多年来,周老师对我关爱有加,猜想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周老师老家周庄离我家只有十华里,我们是同乡,有着天然的亲情;再一点,我父亲早年曾与周老师短暂共事,有过交集,算是沾亲带故。

  写作一事,自认为受周老师影响很大,我把散文当作方向就是最真切的体现。在这方面,周老师从不讲玄之又玄的创作理论。有次我闲翻他桌上一本类似散文创作技巧的书,他问我:“你觉得看这书管不管用?”言语之中,明显是不赞同的意思。他给我说的作文“秘诀”是:多读书,多思考,多习作,多修改。一篇稿件写完,还要放一放,过段时间拿出来再改,等文章出手,做到不能改动一个字才行。我初学写作,稿子上不了大报大刊,经常在当地工会一家小报发稿。周老师鼓励我说,大小报都行,“不厌其小”。又过几年,我也能在市报、省报副刊发一些文章了。有一次,周老师对我说,你把发过的文章整理一下,争取加入省作协。我吃了一惊,问他:“加入省作协,有啥标准?”周老师笑笑说:“得发表一定数量文学作品,起码要在省级以上报刊发个三、五篇吧。”后来我知道,加入省作协,并不象周老师说的那样简单,我原本不够格,他是为提携我,有意说低了标准。后来,周老师又给省作协打了电话,我就加入了。直到现在,有人半真半假地叫我“作家”时,仍然脸发红、心发虚:我心里明白,能忝列省作协会员之中,是周老师奖掖后进的结果。

  请把人情仔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从古到今,锦上添花的人多,雪中送炭的少。周老师于我,有“送炭”之恩。十多年前,我原来供职的企业破产,生计成了问题。周老师得知情况,也暗暗着急。某天,他给我说,咱谋划一下,看能否去一家文化单位。后经周老师努力,这家单位及其分管领导都没问题,但最主要的是还得分管领导的上级同意。周老师说:“再等一下,关键时刻我也可以去找他,再说一次!”后来,周老师真的去找了分管领导的上级。领导问:“你和他是啥关系?”周老师是个老实人,不会说瞎话,坦言相告:“是个业余作者。”领导默然,没了下文。得知这一情况,我对周老师说,我也想想别的办法,不能总让你低三下四求人。周老师顿了片刻,真诚地说:“真要能说成,低三下四一回也没有啥。”后来,一个偶然机会,周老师把我介绍到市内一家大型运输企业。之后为理顺我的工作关系,他还约请市文联一位领导来过一次。非常有幸,这家单位的领导是个文化人,对我关爱有加。我年近四十,又端稳了饭碗。

  是真佛只论家常。周老师是文章大家,却和蔼真诚,平易近人,从不摆谱。我父亲生前也说过:“同宾心地好,是个绵善人。”这也正应了老百姓的俗语:深水不响。与周老师在一起,正儿八经谈文学、论创作的时候并不多,说的更多的,还是国事家事,世态人情。记得周老师住在北垣村时,有一次去他家,是夏天,当时周老师母亲还健在,正赶上老太太掀蒸馍锅,里面是热气腾腾的包子。周老师当即拾了一盘子,端到二楼平台阴凉里让我一起吃。我拗不过,吃了一个。周老师又拿一个递给我:“大小伙子哩,再吃一个!”关于写作,周老师说得更直白:“写文章和当木匠、铁匠、泥巴匠一样,是个手艺活儿,‘一年斧头两年锛,三年刨子学不真’,得勤学苦练,下硬功夫才成。”

  我和周老师交往二十多年,从没在人前吹嘘过是他的学生,主要是因为周老师是名家大家,我年过半百,仍一文不名,说出去,恐有辱师门。周老师溘然长逝,唯有两点遗憾:一是见过他无数次,竟没有同他合过一次影,没有向他要过一幅字,留作永久的纪念;二是写作方面没有成绩,辜负了他的期望。我平时工作忙,更因为懒,真正坐下来写东西的时候不多,也曾多次给周老师表态,要集中精力,写点新作,出个集子。看来,真得下狠心、出苦力,出点儿象样东西。唯如此,才是对周老师最好的怀念!

  诗曰:

  大贤门下立雪迟,老树参天护幼枝。

  遥望文星悬皓夜,细聆泰斗启神思。

  高风常作兰竹伴,淡泊堪为后世师。

  皇天厚土留文魂,临行三叩青衫湿。


  后记:

鲁迅先生说过,一些名人大家去世,常有人谬托知己,假借“怀念文章”抬高自己。周老师离世,我原本不想凑这样的热闹,但“秀才人情半张纸”,如果不写点什么,内心会非常不安。以是,有此文。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社旗县妇联:为民办实事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