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阳:这场影像展,幕后故事更动人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河南南阳:这场影像展,幕后故事更动人
作者:  杨青晓 徐蕾 张玲

定格100名党员面孔,记录100个抗疫瞬间,100名诗人赋诗礼赞——

这场影像展,幕后故事更动人


  礼赞“最美逆行者”,讴歌伟大抗疫精神,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6月27日,为期一个月的“百名党员抗疫影像展”亮相南阳市文化馆。置身展馆,一幅幅以现场纪实方式拍下的照片仿佛将人们拉回2020年那个难忘的春天,豫宛大地,28.6万名党员冲向守护家园第一线,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道阻击疫情的防线……

  两个多月精心挑选、布展,“百名党员抗疫影像展”顺利展出。开展首日,作品的拍摄者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南阳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朱付新来了,照片中的主角来了,为这些作品配诗的诗人来了,通过他们的讲述,记者发现,影像展的幕后故事更动人。

张医夫(在)在自己的照片前与拍摄者朱付新(右)合影.jpg

张医夫(左)在自己的照片前与拍摄者朱付新(右)合影

  坚守卡点第46天  工作镜头被摄影家定格

  听说6月27日“百名党员抗疫影像展”开展,当天早上5时20分,51岁的桐柏县城郊乡卫生院副院长张医夫便从家中出发,赶往南阳市文化馆。

  “3天前,朱付新老师通知我,他为我拍的照片入选‘百名党员抗疫影像展’,我特别激动,当时就决定开展首日一定来看看。”张医夫告诉记者。

  从展馆入口仔细寻找,终于在展馆出口处找到了自己的照片,这是一张戴着口罩的肖像,张医夫看了又看,拿出手机翻拍了这张照片。照片拍摄于2020年3月11日,张医夫说,那时候南阳市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复工复产有序进行,他正在焦桐高速路口桐柏东站疫情防控卡点,对进入桐柏的车辆和人员进行筛查,正好遇到了前来拍照的朱付新,那天是张医夫坚守卡点的第46天。照片中,口罩虽然挡住了半个脸,却挡不住那认真的眼神。

  如今再看这张照片,当时坚守卡点的一幕幕再次浮现眼前,那段日子对张医夫来说终生难忘。他说,桐柏县紧邻湖北省,高速东站(申铺)是进出县城区域的东大门,当时这个卡点是疫情防控的重要区域,面临的防控压力巨大。每天经过卡口的车流量大,人员众多、身份复杂。从2020年1月26日卡口设立以来,医疗卫生、公安、交通等部门协同作战,共同守护桐柏的“东大门”,作为桐柏高速东站卡点的主要负责人,张医夫从卡点设立那天起就像钉子一样钉在了卡点,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20个小时左右。大量的协调、劝导、汇报工作,张医夫每天都要说很多话,忙的时候连水都来不及喝一口,有时甚至顾不上吃午饭、晚饭。

  在疫情防控形势最严峻的时候,也就是2020年的2月12日,他87岁高龄的父亲因心脏病复发住进桐柏县医院,在父亲住院的近一个月时间,张医夫考虑到卡点防控任务繁重,纠结再三后他把父亲委托给亲戚照料。3月25日,卡点撤掉,经历了60个日夜的辛苦付出,张医夫他们终于送走了疫魔肆虐的寒冬,迎来了百花盛开的春天,他们的辛苦努力没有白费,卡点运行一直顺畅,防控没有出现漏洞。张医夫记得,卡点撤掉那天,所有值班的疫情防控人员集体在东站合影留念,那张照片中,每个人脸上都是发自内心胜利的喜悦。

  来看影像展的张医夫同照片上一样,仍然戴着那枚党徽。照片旁边,是诗人臧建国为他作的诗:

  把守关卡/如捍国门/两眼星月/一片晴空/心口上那枚徽章/如日驱雾/光芒万丈

  感动百张抗疫面孔  百名诗人赋诗倾情礼赞

  在展馆里,一名背着双肩包的女士正拿着手机对一幅照片拍照,原来她就是照片中的主角李建敏,南阳市园林绿化管理局的一名职工。

  朱付新为她拍的照片摄于2020年2月13日早上,当时李建敏戴着口罩,拿着喷壶对市区人民路蓝天游园门口的护栏进行消毒。游园的树上挂着装点节日气氛的大红灯笼,路两侧插着的是国旗和党旗。那个春节,因为一场疫情,游园里静悄悄的,美景少有人来赏。即便这样,李建敏仍是一丝不苟,认真进行消毒。

  “2017年申请入党,2018年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疫情期间,我的丈夫和我们单位的老党员一样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他们才是最辛苦的人,当时朱付新老师要给我拍照时我是拒绝的,因为我觉得我做的事微不足道。”李建敏告诉记者。不过诗人苟云惠可不这么看,她为李建敏写了一首诗:

  事不论大小/只要是党交给的任务/干!党旗在召唤/党徽是一枚鲜红的印记/干!为人民服务,事无巨细/我乐意

  苟云惠,是一名人民教师,也是一位诗歌爱好者,影像展开展当天,她也来到了现场。

  “疫情期间那么多医生护士、社区服务人员不顾个人安危,不辞辛苦,不计得失,坚守在医院、街区、路口,那时我们虽然足不出户,但通过各种信息渠道随时都能知道和看到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守护我们平安,所以我所在的莲花诗社发过来图片向大家征集作品时,看到戴着党徽站在红旗下的李建敏在公园门口认真喷洒消毒液时,心中就有了这首诗。”苟云惠说。

  记者了解到,今年5月初,朱付新与主办单位加紧筹备这个影像展时,苟云惠所在的莲花诗社负责人郭金洋对百名党员抗疫影像非常认可。他告诉朱付新,诗社可以组织100名诗人给摄影作品配诗。这个创意让朱付新眼前一亮。今年6月初,莲花诗社发出网帖邀请,号召100名诗人赋诗作词,为疫情防控期间的100名党员点赞。

  “接到任务的诗人,有的为了臻于完美,多次修改诗稿,不辞昼夜;有的联系照片中的主角,了解抗疫细节,激发创作灵感。大家都努力追求艺术的感染力与现实的跨越度完美结合,力争用诗歌来赞颂伟大的抗疫精神,让诗的光芒在100张遮掩着口罩的脸谱上熠熠生辉。”郭金洋告诉记者100首配诗的创作过程。

  收藏影像和实物  展示一段难忘的“城市记忆”

  “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这个展览中的许多作品并不讲究光影效果和技巧,只是抗击疫情的现场纪实、人物记录,但是,在疫情防控形势极其严峻、阻击战空前激烈的时期,每一位战在‘疫’线的党员,都是伟大抗疫精神的践行者、传播者,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感人故事,每次翻看这些照片,依旧会为这些普通的坚守者感动,庆幸拍下了这些珍贵的镜头,记录这段艰难又伟大的历史。”在影像展上,朱付新感慨道。

  记者获悉,“百名党员抗疫影像展”中展出的只有100名党员,但是朱付新的镜头里实际保存着与抗击疫情有关的几万张照片,有冷清大街上打扫卫生的环卫工、有到疫情防控卡点捐赠物资的普通市民、有收容流浪人员的救助站工作人员、有寒风中坚持送包裹的快递员以及扛着相机奔波在路上的新闻工作者……就连在拍摄过程中捡到的疫情防控手册、行程码手持牌等抗击疫情的实物,他也细心保存下来。

  “这些都是南阳人民响应党的号召,齐心协力,共同抗击疫情的鲜活见证,承载着伟大的抗疫精神。多年后,它们将成为一笔极为珍贵值得永远保存的精神财富。”朱付新说,南阳市档案馆已经决定将本次展览的所有影像、展板和画册,作为珍贵的影像资料永久收藏,使之成为抗疫特殊时期,南阳1.45万个临时党支部、28.6万名党员担当精神的历史见证。(全媒体记者 杨青晓 徐蕾/文 张玲/图)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追寻初心 光辉印记 | 二月河的家国情怀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