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段中元:救助站里,用爱心照亮回家路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共产党员段中元:救助站里,用爱心照亮回家路
作者:  李金玺 周梦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党员段中元一片赤诚温情救助——

救助站里,用爱心照亮回家路


  他参加过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被当地孩子们亲切称为解放军叔叔。部队转业后在救助站工作,他温情救助街头流浪人员。他用真诚和爱心,让失散家庭得以团聚。他就是南阳市救助管理站救助一科科长段中元,一名有着20年党龄的共产党员。

IMG_6098.JPG

关爱救助对象

  温情救助 他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老太太,你可真有福气,看你的孩子没事就来看你。”6月22日,在南阳市医专第一附属医院,刚做完手术的李老太太正卧床休息,在她病床边,一位中年汉子拉着老人的手嘘寒问暖,旁边的病友看见后向老人夸奖道。可同房的病友都不知道的是,年过六旬的李老太太其实是一名街头流浪人员,病床前的中年汉子正是段中元。

  6月3日,段中元和同事在市区车站路巡逻时,在火车站附近发现了流浪的李老太太,当时老人因为不小心,右小腿骨折。看到这种情况后,段中元和同事立即将老人先送到了医院,民政部门也为老人垫付了治疗费用。刚开始,老人心有顾虑,怎么也不肯说出自己的姓名和住址。段中元就耐心和老人讲政策,拉家常,用真情感动老人。看到病床前段中元为了自己跑前跑后,比亲人还亲,老人终于敞开了心扉。原来老人是河北邯郸人,已经出来流浪两年,也有意愿回家。得知情况后,段中元一边照顾老人,一边和河北邯郸当地民政部门联系,最终联系上了老人的家人。

  在救助站工作10年来,每天除了进行日常的站内救助外,段中元还要进行街头巡逻,他们穿梭在背街小巷、危房区等重点区域,对愿意接受救助的对象,将他们带回救助站进行妥善安置,对于不愿意接受救助的,段中元会耐心劝解,向他们发放救助物资,建立追踪档案,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

  让爱回家

  是他工作最大的动力

  “哥哥已经离家出走25年了,我们还以为这辈子都再也不能见面了,没想到你们帮我们一家团聚了。”2020年12月28日,当来自山东的杨老太太赶到南阳市救助站,看到已经25年没有见面的哥哥时不禁老泪纵横。

  分别了25年,两位老人一朝相见,这一切都要感谢中元寻亲工作室。2020年12月1日,以段中元名字命名的中元寻亲工作室正式成立。工作室成立后,救助服务更加细化,寻亲效率大大提升。

  2020年12月26日,中元寻亲工作室接到警方送来的一名流浪老人。当时,老人又冷又饿,段中元安顿好老人后,在拉家常中得知老人姓杨,已经年过七旬。中元工作室通过多方查找迅速联系上了老人的妹妹。从老人妹妹处得知,原来25年前,老人因为和家人赌气就离家出走,一下子就彻底没了消息,虽然家人四处寻找,但还是没有老人的下落。得知哥哥的消息后,老人的妹妹十分激动,立即和家人一起来到南阳。

  “真情寻家,为爱启航”,让流浪人员与家人团聚,一直是段中元最大的工作动力。中元寻亲工作室联合社会爱心人士,大家集思广益,利用报纸、抖音、头条等平台帮助寻亲,寻亲的渠道多了,寻亲的速度也更快了。从中元寻亲工作室成立到现在,通过努力共有26人和亲人得以团圆。

  不忘初心

  他把群众放在心上

  1997年,段中元参军入伍,2001年入党。他永远也忘不了2008年在汶川抗震救灾的每一天。“当时,我们部队驻扎在四川省一所小学里。”段中元清楚记得,当时这所小学还有100多名小学生在操场简易帐篷内上课。当时身为司务长的他,带领炊事班除了保证所在部队的后勤供应外,还负责给孩子们供应伙食,安全顺利完成了各种保障任务,荣获抗震救灾三等功。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中,段中元和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被孩子们称为“解放军叔叔”。“在汶川抗震救灾的99天里,我深深感受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军人,身上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之重。”段中元这样说道。

  到救助站工作以来,他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10年来共帮助1168名流浪人员与家人团聚。“每当看到被救助的对象平安回家,一家人团聚,我自己的心里也总是暖暖的,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段中元告诉记者。在他的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他对职业的热爱和坚守,更看到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勇挑重担、甘于奉献的精神。(全媒体记者 李金玺 周梦 文/图)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