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如山 从未缺席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父爱如山 从未缺席
作者:  于晓霞 于欢

父爱如山  从未缺席


  在我们的一生中,有一个人,用厚实的臂膀撑起一个家,筑起一个安全港湾,呵护着我们健康成长。他的严肃、沉默也许让你不那么亲近,但他的威严之后却是如山般深沉的爱,这就是父亲。6月20日是父亲节,6月18日、20日,记者先后走近四位不同年龄段的父亲,感受来自他们的朴实而温暖的父爱。

  初为人父  挑起一个家庭的重担

微信图片_20210617135618.jpg

初为人父的王飞

  “5月12日,周三,晴。下午3点39分,七斤九两。第一次见到你,我的小宝贝,初为人父,爸爸会加油的。”

  今年38岁的王飞“老来得子”,第一时间在微信朋友圈晒幸福。“当抱着那个皱巴巴的宝宝,一瞬间,真的,不骗你,我激动不已,哭了,天啊,这种感觉……”6月20日上午8时20分,谈及自家小宝贝,王飞脸上满是幸福的笑。

  “媳妇总是笑我说,大家都是当爸爸的,哪有像你这样亢奋的。”王飞说,没有孩子前,他觉得事业最重要,现在他觉得好好工作为孩子提供优质教育和成长环境更重要。

  作为曾经在南阳红极一时的“红领巾”乐队吉他手,王飞有着一个梦想,就是将南阳本土的音乐推介出去。10余年间,他通过艰辛创作成为备受圈内人认可的金牌网络吉他讲师、音乐人。

  初为人父,王飞才开始体会到为父的不易,才知道父爱里所饱含的爱与喜欢、忙乱与牵挂。“我一定会努力成为一个好爸爸的。”王飞说,他正在酝酿写一首关于父亲的歌,感同身受的他一定能唱出那如山的父爱……

  宝贝别怕  爸爸陪着你慢慢长大

1624177273946196.jpg

张哲送女儿去康复锻炼

  “老—师—好!”6月18日8时30分,城区汉画街卧龙区潜能教育培训学校门口,11岁的以琳一看到老师就开心地跑过去,爸爸张哲跟在后面不停叮嘱:“慢一点,慢一点!”

  “以琳是个特殊的孩子,因发育迟缓,她成长的每一步都会走得很慢很慢。”看着孩子的背影,今年49岁的张哲满怀怜惜地说。

  1岁10个月时,会走路的以琳却不会说话,张哲夫妇察觉到异常,带着孩子到郑州的大医院检查,被诊断为发育迟缓。为了给孩子治病,张哲放弃了工作,开始带着小以琳在郑州求医,媳妇则留在家中照顾上初三的儿子。这一条康复路,张哲一走就是10年。

  10年间,张哲付出了比普通父亲十倍百倍的苦和累:在郑州租房4年,带着孩子进行各种治疗;考取感统训练师资格证,更专业地协助孩子训练;为确保每天按时接送孩子康复,他选择了做一名网约车司机……

  除每天的康复锻炼外,张哲夫妇还尽可能地让以琳和普通孩子一样经历欢乐多彩的童年:鼓励孩子和同龄孩子一起玩耍,结交新朋友;带孩子到超市认识各种物品,教她基本生活常识;带孩子到社区广场学跳广场舞,虽然动作夸张,但以琳跳得很开心,笑得很灿烂。

  如今,以琳会甜甜地向人问好,会自己穿衣穿鞋,会自己洗脸刷牙……这个父亲节里,张哲想对女儿说:宝贝,别害怕,你慢慢来,爸爸会一直陪着你慢慢长大。

  再多风雨  父亲与你们一起分担

微信图片_20210620161251.jpg

潘连成在修剪绿植

  61岁,本是在家颐养天年的年龄,但潘连成却不这么想。6月18日,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城区一单位内修剪绿植。

  “俩孙子正上学,儿子上有老下有小的,身上压力大;女婿几年前走了,女儿一个人拉扯孩子不容易,趁着我还能干,在外面多少挣点儿,也能帮衬帮衬孩子们。”潘连成说。

  潘连成是方城广阳镇陈茨园村人,育有一儿一女,儿子大学毕业后留在了郑州工作;女儿出嫁后走出了农村,随老公来到南阳。儿女相继成家立业,卸下了重担的潘连成放不下对子女的牵挂。孙子出生时,老伴到郑州哄孙子,潘连成就在郑州找了份工作。2016年,女婿意外去世,潘连成心忧女儿,又和老伴一起回南阳照顾女儿和外孙。

  当保安、干绿化工……随着年龄增大,潘连成的身体大不如前。然而,任凭子女怎么劝说,他也不愿闲在家中。这不,上个月,他又在一单位应聘了绿化工。

  “我多干些,孩子们的负担就小点儿。我还没有老到不能动,还能为孩子们分担一些风雨。”朴实的话语里,是潘连成深沉的父爱。

  退休在家  念念不忘远方的女儿

微信图片_20210617135606.jpg

张振国翻看相册回忆往事

  6月20日上午10时,记者来到城区二胶厂退休职工张振国的家里,63岁的他正一个人在家看电视。

  老张和妻子申红柳育有两个令人羡慕的“贴心小棉袄”,重视孩子教育的他把俩女儿教育得很好。大女儿张翔本科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现已是一双儿女的妈妈。小女儿张晗研究生毕业已结婚,定居杭州。因为北京生活节奏快,他和妻子轮流到北京帮女儿照顾外孙,一待就是三个月。这次轮到妻子去北京,老张一人看家。

  自俩女儿结婚后,曾经热闹欢乐的家仿佛一下子空了,这让老张有些许寂寥。虽然孩子们经常与他视频聊天,但那小小的屏幕却代替不了面对面交流的烟火气。采访中,凑巧其大女儿打来视频电话:“爸,父亲节快乐,快递的礼物收到没……”

  “没敢给闺女说,我现在四处在找工作,我觉得自己身体挺好的,发挥余热赚点钱,也能帮娃们贴补家用。”老张对记者说,不管孩子长再大,在父母眼里永远都是小的。(全媒体记者 于晓霞 于欢 文/图 )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致敬! 勤劳的父亲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