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阳:追寻一位老革命的足迹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河南南阳:追寻一位老革命的足迹
作者:  李萍

仲夏时节,一群共产党员在实地踏访中感悟革命先辈的初心使命

追寻一位老革命的足迹


黄子瑞.png

黄子瑞(资料图片)

  岁月沧桑,山河巨变,在历史的长卷中回望革命的星火燎原,那些曾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的人,也许就是你我的亲人、身边的熟人。

  对南阳市卧龙区教师进修学校的黄迎霞来说就是如此。黄子瑞既是她和蔼可亲的爷爷,又是一名曾走在红色狂飙最前沿的革命战士。这位在1938年入党的老共产党员,曾是《祁仪间日报》《桐山日报》编辑,也曾是领导唐南抗日宣传与武装斗争的唐南区委书记;他不仅介绍哥哥入党,还将妹妹和学生——著名诗人李季介绍去了延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位曾拿枪冲锋陷阵的革命者又拿起笔,成为省立南阳女中(今市四中)首任党支部书记、校长。

  仲夏时节,黄迎霞和南阳市四中党员教师一起走进唐河县党史馆、唐河县祁仪镇“寻访老校长黄子瑞红色足迹”,在实地踏访中真切感悟革命先辈“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不改初心。

  兄妹三人,皆是共产党员

  唐河县党史馆墙壁上,挂着黄氏三兄妹的照片,面带笑容、神态亲切。与他们平静笑容不同的是他们“不平静”的简介:兄妹三人皆是共产党员,在国家危急之时,他们纷纷投身到抗日救国的大潮中。

  黄子瑞1916年出生于唐河县祁仪镇,师范毕业后从事教书工作。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他义无反顾地投入抗战中。当时祁仪小学校长聘请黄子瑞到校任教,黄子瑞说服校长聘进步青年任教,把学校办成当地抗日救亡中心。父亲不理解黄子瑞的革命行为,想通过婚姻为儿子收心。但就在黄子瑞婚后四五天的一个晚上,中共唐河县委召开秘密会议宣布接受黄子瑞入党,同时建立祁仪支部,由黄子瑞任支部书记。

  1938年秋,黄子瑞通过地下党组织,为17岁的妹妹黄德俊写了去延安的介绍信。黄德俊当年10月在陕西安武堡青年训练班参加了八路军,后在南征北战中历练成一位意志坚强、医术精湛的军医。1939年,黄子瑞又发展大哥黄子浚为党员。1940年5月日军侵犯唐河,时任中共唐南区委书记的黄子瑞设法让黄子浚打进县抗敌自卫团司令部作军需,并利用亲戚关系让祁仪小学校长任祁仪民团大队长、自己任政训员。祁仪民团大队在唐南区委指挥下,迅速集合起一百多人的武装和日军打起了游击。一次,在山坳里,黄子瑞带人恩威并用迫使一股迷路的国民党士兵把四挺捷克式步枪留下。第二天,得知一队日军正从祁仪镇向西走,黄子瑞带着民团大队追过去,四挺捷克式步枪发挥作用,打死一个日本兵,缴获了三八枪。就这样,民团凭着有限的武器震慑了当地武装,唐南地界没有汉奸敢出面组织维持会。

  在黄子瑞的学生中,有著名诗人李季。黄迎霞说,爷爷黄子瑞和李季既是师生,也是朋友,“李季去世前半年在《乡音》里说:‘如果不是在一位受我终生尊敬的小学老师的指引下,我像飞蛾扑火一样到了延安的话,那么我的生活道路会是怎样的呢?’他还特意把这张报纸寄给我爷,上面写着‘子瑞吾师教正’。李季去世后,我爷写有《哭友记——忆李季同志》。”

  油印小报,凝聚抗战力量

微信图片_20210614161248.jpg

《祁仪间日报》(资料图片)

微信图片_20210614161240.jpg

《桐山日报》(资料图片)

  一份份油印小报和手稿,静静地躺在唐河县党史馆的展柜内,泛黄的纸页,将前来寻访的党员教师的思绪拉入战火纷飞的年代。在山河破碎的特殊岁月中,《祁仪间日报》《桐山日报》用文字唤醒民众,凝聚抗战力量、传递必胜信念。

  抗战全面爆发时,祁仪小学进步青年云集,宣扬抗日救亡思想的《祁仪间日报》因此诞生,黄子瑞担任编辑。报纸从爱国人士冯子芳的收音机中了解前线状况,发表抗战消息。日寇侵犯祁仪的暴行、日本士兵樋口义夫被击毙一事都被黄子瑞撰文刊发。黄子瑞曾在《办报记》中说:“暑假时《祁仪间日报》配合话剧团做了不少抗日宣传工作。秋天,《祁仪间日报》号召有经济能力的后援会会员和读者,每家给抗日前线将士捐一件棉背心。启事一出,街上的商人、开明绅士纷纷应募,做好崭新的棉背心送到报社。1938年9月,《祁仪间日报》改组扩大为《桐山日报》,用桐山命名,是考虑将来把桐柏山建成抗日根据地。”“祁仪几乎成为唐河南部抗日活动的中心,引起了伪县政府的注意……县长发现祁仪小学唱‘工农士学商,一起来救亡’的歌,很恼火,对随从说,这是共产党的宣传,共产党把工人放在前头。县长召开全体教师大会对共产党大骂一阵,骂后说,祁仪小学宣传抗日是替共产党宣传。一名教师当即与县长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全民抗战,还我河山”“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小小的油印报以笔为刀,唤醒民众,刊发的内容至今读来仍让人热血沸腾。在现场,党员教师们重温了入党誓词,时光远去,革命先辈的足音跫然,在后来者心中刻下对历史的敬畏、对当下的珍惜、对未来的憧憬。

  钟鼓楼里,留下先辈足迹

  当年的祁仪小学、如今的祁仪镇第一中心小学,是黄子瑞革命生涯的起点,见证了他为党为国的无私奉献。校园内,钟鼓楼及牌坊的雕梁画栋间透着古朴厚重。“就在钟楼的一方斗室里,他刻蜡版、组稿子,一忙就是一夜;他为李季开好去延安的介绍信,也在这里……”提起爷爷,黄迎霞的话语充满了深情。

  1939年唐南区委在祁仪小学办了一期艺友制师范班,实为党训班,由黄子瑞主讲游击理论,一多半人入了党。在1942年河南地下党撤退的危急时刻,黄子瑞将祁仪合作社办成地下交通站与招待所,组织掩护豫西南地下党的负责干部到豫鄂边境,关键时刻保护了革命的有生力量。此后,黄子瑞又从祁仪镇出发,北到源潭找县委汇报工作,南下随县、枣阳办报,为提高办报质量,还前往襄阳向《鄂北日报》主编胡绳求教,风餐露宿、死亡威胁,他习以为常。1949年,黄子瑞任唐河县人民教育馆馆长,此后曾先后担任过唐河县源潭初级中学校长、南阳专署秘书、省立南阳女中校长、南阳师专副校长、南阳地区教育局副局长、南阳地委统战部副部长等职。

  活动中,南阳市四中在老校长黄子瑞工作过的祁仪镇第一中心小学举行“党员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南阳市四中校长孙剑波说,黄子瑞在南阳女中期间,积极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教学质量显著,蜚声中原,“他的精神一直引领着我们这艘航船行驶在正确航道上,为国家输送各类人才。我们会牢记革命前辈的业绩,以黄校长为楷模,不忘历史,永远跟党走。”

  昔日钟鼓楼,不闻钟鼓声,镌刻其上的红色印迹却依然清晰。追寻,踏访,走近,历史鲜活地站立起来,穿越时空直入人心。(全媒体记者 李萍 )

云悦读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