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日报今日推出启航十四五 实干开新局 高端访谈⑥ |
从曾经的全省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和贫困县、贫困村最多的省辖市,到如今90.16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南阳高质量书写脱贫攻坚优秀答卷——
请人民阅卷 向着幸福生活奔跑
——副市长李鹏访谈录
脱贫攻坚是人类历史上一项伟大的工程。
在这场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战役中,南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勠力同心,以昂扬向上的姿态、坚韧不拔的精神,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书写了一份脱贫攻坚的硬核答卷。近日,记者就南阳市脱贫攻坚整体工作以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专访了南阳市副市长李鹏。
南召县崔庄乡扶贫车间以加工本地特色农产品为主,吸纳群众就业。
凝心聚力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
记者:您好!脱贫攻坚工作书写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是新时代中国的一次举世瞩目的战役,在这场非凡的征程中,南阳取得了辉煌成就。您能否介绍一下我市脱贫攻坚工作的整体情况?
李鹏:我市作为全国为数不多同时处于秦巴山、大别山两个集中连片特困区的省辖市,在新一轮建档立卡之初,共有7个贫困县,1112个贫困村,90.16万农村贫困人口,分别占全省的13.2%、12%、11.7%,脱贫攻坚任务全省最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系列决策部署,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
一是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全市90.16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11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48848人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区域性整体贫困和绝对贫困得到历史性解决。
二是脱贫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2145.66元增加到2020年的13340.08元。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实现动态清零,村级卫生室、合格乡村医生“空白点”历史性消除。
三是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大幅改善。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56.7亿元,新改建贫困地区农村公路5600多公里,1112个脱贫村全部实现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政,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2%,自来水普及率达90%,20户以上自然村光纤接入和4G网络全覆盖。
四是脱贫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如今,广大脱贫群众自立自强、勤劳致富的精气神越来越足,脱贫群众生活好了,信心更足了,笑脸更多了。
五是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广大扶贫干部在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候顶得上,接通了党和群众的“最后一米”,党在群众心中威望更高、感召力更强,党群干群关系得到极大巩固和发展。
六是为实施乡村振兴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市高质量完成各阶段脱贫目标,连续三年取得全省脱贫成效考核前两名,《运用“有解”思维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南阳经验”创新实践》被评为2020年国家治理创新经验典型案例。市委书记张文深作为全省唯一的一位市委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期间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并获得国家级表彰,我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的成就、积累的经验作为一种财富,将在今后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
入驻南阳卧龙综合保税区的河南昱峰智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手机整机产业链项目为主,带动500余名群众就业。
激扬跨越 擘画乡村振兴大格局
记者: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同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出了明确要求。请问,“十四五”时期,我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什么?
李鹏:党中央决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省委明确,过渡期内要完成好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体系全面转向乡村振兴、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三大任务。具体目标是:到2025年,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实现更大突破、走在全国前列,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机制逐步完善,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新的绝对贫困,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民平均水平,脱贫地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到2035年,脱贫地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农村低收入人口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在促进全省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下一步,我们重点做好三篇文章。一是做好“巩固”文章。重点是做到及时发现和精准施策。及时发现,就是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定期监测、动态管理,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当前重点是集中利用两个月时间,开展以“提升监测帮扶力度稳脱贫、提升扶贫车间效能稳运行、提升带贫就业质量稳务工、提升‘四集中’兜底水平稳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四提四稳”专项行动,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精准施策,就是对有劳动能力的,坚持开发式帮扶方针,提供产业、就业等帮扶,帮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及时纳入现有政策体系进行兜底保障,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二是做好“拓展”文章。重点是支持脱贫地区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加大科技服务、人才培养、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支持力度,积极组织产销对接,深化拓展消费扶贫,加快补上技术、设施、资金、营销等短板,推动产业提档升级,不断提升脱贫地区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三是做好“衔接”文章。主要是推动工作、政策、机构队伍等有序衔接、平稳过渡。在工作衔接上,继续把脱贫县作为支持重点,统筹资源力量进行帮扶,确保脱贫县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不掉队。在政策衔接上,就是要在5年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在新政策出台前,原有政策一律不能退、力度不能减,要继续不折不扣执行到位。在机构队伍衔接上,将各级扶贫工作机构队伍整体转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保证工作机构的完整性一直保持到县级,并平稳有序做好职能的调整优化,确保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同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市县领导干部联系帮扶、各级定点帮扶、县市区结对帮扶、“千企兴千村”等措施要继续实行,确保平稳过渡。
桐柏县淮源镇老湾村幸福大院内,老人正在乐享生活。
克难创新 走出脱贫攻坚精彩道路
记者:我市是脱贫攻坚大市,在脱贫攻坚战中,我市全面打赢了这场战役,展现了南阳担当。您能否介绍一下我市“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就?
李鹏:一是“四句话”引领航向。市委、市政府旗帜鲜明地提出“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赢起输不起的重大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脱贫攻坚是个良心活;以有解思维破解脱贫攻坚难题;用党员干部辛苦指数换取贫困群众幸福指数”四句话要求,为我市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二是“四季战”持续攻坚。连续三年分季度、分阶段、分行业、分部门实施春季“双基”攻坚,抓基本政策落实、基础项目实施;夏季“双业”攻坚,发展产业、转移就业;秋季“双貌”攻坚,改善提升村容村貌、户容户貌;冬季“双扶”攻坚,抓好扶志与扶智。
三是“四集中”筑牢底板。探索实行“四集中”兜底保障脱贫新模式,约4万名有需求的特殊贫困群众得到集中供养,实现脱贫路上一个不落的目标。
四是“四保险”防止返贫。创新实施“政康保”工程、“政福保”工程、“防贫保”工程、“产业保”工程,筑牢防返贫篱笆。
五是“四优先”应对疫情。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省率先建立有组织地进行外出前健康状况核查检测、有组织地开展劳务输出、有组织地开工复工和建立可追溯信息系统“三有一可”工作机制,优先保障贫困群众返岗就业;建立“企业首席服务官”制度,优先保障带贫企业、扶贫产业等复工复产;开展“消费扶贫月”活动,优先保障扶贫农产品销售;建立“绿色通道”服务机制,优先保障扶贫项目开工。
六是“四机制”加压增责。建立健全定期督导、定向督导、随机暗访、民主监督“四方”督导机制和“三色”督办、问责交办、专项督办、质询交办“四单”交办机制,推行“四项”排名通报机制,完善奖惩机制。
记者:南阳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受到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的充分肯定。能否请您谈谈我市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面的具体做法?
李鹏:好的。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我市牢固树立“搬迁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的工作理念,坚持党建引领,以“三带五联”为载体,推动搬迁群众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聚焦“两业”增收,让口袋“鼓”起来。坚持产业和就业两手抓、两结合,大力发展扶贫车间、特色产业、光伏产业,采取加大务工奖补、强化技术培训等办法,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拓宽了增收渠道,激发了搬迁群众务工主动性,逐步形成了多项目叠加增收的收入机制。
倡导文明新风,让脑袋“富”起来。坚持“富脑袋”和“富口袋”并重,开展“两弘扬一争做”、“文化下乡”、“五新社区”创建等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文明新风尚,激发搬迁群众干事创业内生动力。
“十三五”时期,我市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901户48848人,9个先进集体和个人在2020年10月被国家发展改革委通报表扬。
淅川县老城镇叶沟村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建设时令水果采摘基地,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致富。
精准施策 让百姓幸福之路越走越宽
记者:兜牢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也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市是如何做好“四集中”兜底保障工作的?
李鹏:首先对特殊贫困群体中的特困供养、重度残疾、重症慢性病、失能半失能、孤儿、孤寡老人“六种情形”人员分类实行村级幸福大院集中托管、乡镇敬养老机构集中供养、社会福利机构集中托养、卫生机构集中治疗康复“四集中”的办法,建设“四集中”机构1481家,精准核查“六种情形”人员98508人,集中供养59804人,其他人员按照“一有两同四保障”要求居家分散代养。集中整合8个部门27项政策,整合资金15亿元,保障了“四集中”对象生活补贴和机构的运行费用。
记者:“安居才能乐业”,我市在践行“两不愁三保障”工作中,是怎么对贫困群众的住房问题开展保障工作的?
李鹏:采用先确定身份后组织鉴定、先明确等级再实施改造的办法,对四类重点对象住房情况进行精准鉴定并挂牌公示。危房改造中,除修缮加固和选址重建外,对鳏寡孤独户,采取集中联建“爱心家园”“幸福大院”,或长期租赁及投亲靠友等方法解决安全住房问题。
通过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回头看”等一些针对农村危房问题的专项整治行动,实现农村危房改造“住人不危房、危房不住人”的工作目标。到2020年年底,我市共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223069户。
记者:生病是导致贫困的一大因素,请问我市在脱贫攻坚战中是怎样开展医保扶贫的?
李鹏:全力推进应保尽保,对特困救助供养对象参保缴费给予全额补贴,对农村低保对象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给予不低于30元/人的定额补贴。
严格落实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和医疗救助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倾斜政策。大病保险对农村贫困人口实行“一降一提高”政策,即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且不设封顶线;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对贫困人员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报销后,个人负担的合规费用超过3000元起付线部分,分段分比例再次报销,且不设封顶线。(全媒体记者 张明亮 陈琰炜 杨万里 文 全媒体记者 高雪 图)
云悦读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