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阳:听92岁老人讲“红色传家宝”背后故事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河南南阳:听92岁老人讲“红色传家宝”背后故事
作者:  于晓霞

一本立功证书,一张老照片,听92岁老人讲“红色传家宝”背后故事——

70年前,天德山英雄连的烽火记忆


梁老.jpg

谈及烽火往事,柳建玉老人精神振奋

  立功证书、老照片、纪念章……斑驳泛黄的老物件,留下了岁月的痕迹,见证了往日的峥嵘岁月,也记录着92岁老军人、老党员柳建玉一生的传奇和荣光。

6月1日,在南阳市中心城区永安路一小区,柳建玉老人小心翼翼地向记者展示着他的珍藏。“这些都是我用鲜血和信仰赢得的荣誉,我要把这些‘红色传家宝’留给子孙,让这种红色精神代代相传……”虽然已年过耄耋,听力下降,但老人仍然精神矍铄,声音洪亮,思维清晰。

纪念章.jpg

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一本立功证书

  见证血与火的天德山战斗 

“在天德山战斗中……送水送饭送弹药,在战斗激烈时抢救伤员。” 这是一本被柳建玉老人珍藏了70年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立功证明书”。在这个纸张泛黄、封皮已经褪色的红色小本中,清晰记录着他在朝鲜天德山战斗中荣立三等功的功绩。

  1951年3月,跟随大部队赴朝作战时,柳建玉已是一名入伍两年,经历过解放大西南、湘西剿匪等战争洗礼的老兵。在朝鲜战场上,他参加了许多非常艰苦和惨烈的战斗。其中最令他难忘的,还是1951年10月1日打响的天德山战斗。

立功证书.jpg


立功证书1.jpg

立功证明书

  “我现在虽然年过九旬,但70年前的往事,想忘也忘不了,特别是那些壮烈牺牲在朝鲜天德山的战友,他们前仆后继、舍生忘死的身影经常会浮现在眼前。”谈及当年的天德山战斗,柳老情绪激昂,犹如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

  “阵地工事被摧毁了,我们利用弹坑作为掩体和敌人拼杀;弹药打完了,我们拿起铁锹、枪托和石头与美军展开殊死搏斗……有的战友冲入敌群拉响了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有的战友在弹药耗尽后抱着石头与敌军拼杀,壮烈牺牲;还有重伤战友拼尽全力掐死敌人,牺牲后双手还死死卡住敌人的喉咙……”柳老告诉记者,作为一名战士,他亲身经历了天德山战斗,顶着纷飞的炮火昼夜不停地将弹药和补给送上前线,再从战场上把伤员抢运下来。在一次运送伤员时,敌人的炮弹袭来,他果敢地趴在伤员身上,用身体紧紧护住战友。最终战友安全了,他却被飞来的弹片炸伤。

  在这场战斗中,柳建玉所在的141师422团5连与号称“王牌军”的美骑一师激战四天四夜,全连官兵抱着‘不当英雄不下山’的坚定信念,舍生忘死,英勇作战,打退了敌人数十次进攻。全连共击毙敌军800余人,在人员大量伤亡的情况下,牢牢守住了阵地。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422团5连“天德山英雄连”荣誉称号,并记集体特等功。

  一张老照片

  定格英雄连友情岁月

老照片.jpg

柳建玉(前右二)与英雄连战友合影(资料图片)

  在柳老的收藏中,有一张拍摄于1953年春的黑白老照片,9名年轻的战士与“光荣的英雄旗帜”锦旗合影留念。照片中,一张张年轻的面庞已在岁月中渐渐模糊。

  “锦旗左边的是连队指导员王春善、卫生员贺启文,锦旗右边蹲着的是我和卫生员小姚,后面站着的有连长张广福、通信员彭明文、司号员彭德号……”最是难忘战友情,纵然岁月模糊了容颜,柳老还能一一叫出他们的名字。

  “合影中的这面锦旗,是1952年第二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到连队慰问时送来的。‘光荣的英雄旗帜’这几个字,饱含了祖国人民对422团5连的赞誉和激励。”柳老回忆说,那时候,天德山英雄连可有名了,国内人民给连队战士写慰问信,不用写部队番号,直接写“中国人民志愿军天德山英雄连”,战士们就能收到。

  “天德山英雄连,是战友用热血和生命熔铸成的英雄连队,我为自己有幸成为这个英雄集体的一员而骄傲和自豪。”柳老告诉记者,1954年,他提干当营部书记,离开了曾经朝夕相处的连队战友,这张合影照片,从此成了他一生最珍贵的收藏。

捐献红色物件

  让更多人汲取红色力量

自朝鲜回国后,柳建玉继续留在部队里,直到1982年转业回到家乡。30多年从军路,一生戎马情,柳老把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他热爱的国防事业。

  “很多战友都牺牲了,我是幸运的,从战场中幸存下来,并且过上了现在这样幸福的生活。”轻抚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柳老感慨万千,“与他们相比,我的这些功绩都不值一提。”

  柳老的三个女儿都在部队出生、成长,从小聆听着父亲的传奇故事,心中根植着深深的红色情结。柳老告诉记者,他经常以军人的标准要求女儿们要行得正坐得端,不管什么时候,都要把事业放在第一位,当一个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人。

  “家中的这些红色老物件,我准备以后留给孩子们好好传下去。还有很多革命文物,我早些年捐献出去了。”2000年,柳老将珍藏几十年的76件红色物件捐赠给了南阳市博物馆。

  “把这些红色文物捐给国家,让更多人知道老物件背后的红色故事,把红色精神一代代传下去。”这是柳老的心愿。(全媒体记者 于晓霞 文/图)

云悦读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