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航十四五 实干开新局”高端访谈④建设全省教育中心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南阳市副市长阿颖访谈录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启航十四五 实干开新局”高端访谈④建设全省教育中心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南阳市副市长阿颖访谈录
作者:  张明亮 姜明安 郝春城 崔培林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三五”时期,南阳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教育资源整合步伐加快,综合改革全面深化,教育资源迅速扩充,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盘点过去,我们收获满满;放眼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十四五”时期,我市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调研南阳时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紧盯“建设全省教育中心”这一总体目标,围绕质量、公平、安全三大主题,抓牢基础设施、内涵提升、队伍建设、深化改革“四项支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近日,记者就南阳教育发展的规划和重点工作,以及如何推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专访了南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阿颖。

image.png

第一完全学校鸟瞰

  “十三五”取得 四个“前所未有”成就

  记者: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最大的民生。刚刚过去的“十三五”,是南阳经济社会大发展的重要时期,南阳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非凡成就,请简要介绍一下。

  阿颖:全市教育战线取得的成绩,可以概括为四个“前所未有”。一是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各级党委、政府秉持“对待教育事业,重视到什么程度都不为过”这一理念,在学校建设、教师补进、消除大班额等突出问题上狠下功夫,用心破解教育发展难题,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前所未有。各级政府舍得在教育上投入,比如,市中心城区20所完全学校和市一中新校区建设总投资超过120亿元,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南阳中心城区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教育项目。

  三是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前所未有。去年一次性为市教育局直属学校补进教师836名,各县市区每年新补进教师5000名左右,全市仅2020年就补进教师近万名,为全市教师队伍建设注入了活力,蓄积了后劲。压减其他事业编制用于教育、班主任津贴高于省定标准、为山区乡镇教师另外发放生活补助等举措都走在了全省前列。

  四是教育事业发展成效前所未有。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攀升。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由2015年的80.5%增长到2020年的86%,义务教育巩固率由2015年的95%增长到2020年的96.1%,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由2015年的85.2%增长到2020年的92.1%,南阳科技职业学院设置成功,全市高职院校增加1所。

image.png

第二完全学校窗明几净

  大力支持民办教育

  建设普惠性幼儿园

  记者:这些年,南阳在教育资源整合上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在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方面是怎么规划的?南阳民办教育发展情况怎样?

  阿颖: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有利于整合农村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到2020年底,新建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338所、新增寄宿学生4.9万人。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在民办学校土地规划、师资队伍、奖励机制、办学环境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南阳民办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涌现出了内乡菊潭、镇平金陵外国语、新野文府高中等一大批办学标准高、效益好的民办学校。

  记者:这些年来,南阳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城镇小区配建幼儿园还存在欠缺,下一步规划是什么?

  阿颖:我们将继续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大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步伐,尤其是抓好城镇小区配建幼儿园工作,采取政府回购或政府补贴等办法,降低收费标准,促进民办园转变成普惠园,使更多适龄儿童上好园、好上园。

  职业教育转型发展

  特殊教育加快发展

  记者:这些年南阳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发展情况如何?

  阿颖:近年来,我市职业教育实现了从规模发展到特色发展的转变。通过关、停、并、转,全市中职学校精减至32所,其中4所学校成功创建“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项目”,6所学校的6个专业群成功创建“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市政府统筹高等职业教育布局,南阳科技职业学院2020年通过省政府批复并圆满完成首届招生任务。

  据统计,我市现有应入学残疾儿童1万余人,已入学9737人。各县市区建立了特殊教育学校。对于无法入校的残疾儿童,组织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送教上门。积极落实残疾学生每生每年6000元的补贴政策,推进了特殊教育顺利发展。下一步,启动实施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落实“一人一案”,巩固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水平,加快特殊教育向“两头”延伸。加大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推动孤独症学校建设。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推进区域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和普通学校资源教室建设,加快实现全覆盖,加强学校无障碍环境建设,全面推进融合教育。

  “十四五”总体目标:建设全省教育中心

  记者:对于“十四五”时期南阳教育发展,我们有哪些期待?教育战线谋划有哪些重点工作?

  阿颖:“十四五”时期,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紧盯“建设全省教育中心”这一总体目标,围绕质量、公平、安全“三大主题”,抓牢基础设施、内涵提升、队伍建设、深化改革“四项支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南阳教育战线重点工作,一是做好市一中新校区建设工作。市一中新校区总占地面积812.608亩,设计规模为138个教学班,其中普通高中120个教学班、国际部18个班,可提供6720个学位,2022年建成投入使用。

  二是做好中心城区完全学校建设工作。到今年秋期,中心城区有16所完全学校全面招生;另有4所完全学校于2022年秋期投入使用。按照“省内一流、国内领先,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大见成效”的目标,把完全学校打造成南阳教育的“新旗帜”“新标杆”。鼓励完全学校引进优质资源,开展合作办学;探索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和初高衔接的有效途径,彰显幼小初高一体发展的优势;建立完全学校考评办法,对完全学校进行统一考评,以评促改、以改促优,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办学质量和社会效益。

  三是实施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三年计划。全市新建27所、改扩建28所普通高中,新增学位53559个,全面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配齐所有选课走班教室。

  四是做好中心城区教育资源整合利用工作。从2020年起,对中心城区14个教育资源项目实施整合利用。通过3年的努力,增加中小学校13所,其中小学两所、初中10所、完全学校1所;增加中小学学位20240个,其中幼儿园学位540个、小学学位3600个、初中学位14300个、普通高中学位1800个。

  五是做好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作。实施《南阳市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规划(2020-2022年)》,计划投资10.95亿元,新建、改建周转宿舍15154套,让广大农村教师安心、安居、安教,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扎根农村教育,终身从教、舒心从教。

  六是做好南阳工业学校新校区建设工作。按照专科院校设置标准做好规划,新校区总占地面积547.187亩,总建筑面积17.27万平方米,在校生规模为高职6000人、中职11000人。

  提升南阳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记者:这些年南阳高等教育发展很快,下一步有哪些考虑?

  阿颖:持续提升南阳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加快推进南阳大学城建设,强力推进恢复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力争把南阳农业职业学院、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阳职业学院升本,河南经济管理学校升专,筹建南阳工业职业学院、南阳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等纳入国家、省高校设置“十四五”规划,力争到“十四五”末,南阳本科院校达到5所、高职高专院校达到6所。

  全社会尊师重教氛围更加浓厚

  记者:这些年,我市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攀升,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尊师重教氛围更加浓厚,这是怎么做到的?

  阿颖:这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一是提升教师待遇。我市班主任津贴执行每月500元标准,比省定标准高出100元,山区教师每月再增发100元生活补助,累计受益16.5万人次。

  二是探索解决编制问题。我市决定从2019年开始,分两年压减其他事业编制,用于解决教师编制问题,其中2019年压减5%,2020达到8%。

  三是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各级党委、政府2019年以来每年累计设置教育议题研究教育工作近90次、出台文件近60个,涉及学校建设、教师补进、控辍保学、消除大班额等多个方面。教师节期间重奖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市政府为“南阳最美教师”和“四有”好老师记个人二等功;市委、市政府连年召开高规格全市教师节大会,提振了士气、鼓舞了人心。

  完全学校建设 上升为省级发展战略

  记者:《河南省贯彻落实淮河生态经济带和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支持南阳市中心城区完全学校建设”,完全学校建设已经上升到省级发展战略。在市中心城区建设完全学校,我市的战略考量是什么?

  阿颖:省政府支持南阳市中心城区完全学校建设并上升为省级发展战略,这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南阳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南阳是千万人口大市,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中心城区人口和适龄儿童急剧增加,新增学位的速度远远跟不上生源增长的进度。市委、市政府把教育工作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和民生工程,作出了5年建20所完全学校的重要决策。在中心城区建设完全学校,能够扩充优质教育资源,拉大城市框架,提升城市的聚集、吸纳、辐射和带动能力,对南阳高质量建设大城市和新兴区域经济中心也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记者:完全学校建设是一项宏大的工程,规划、建设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怎么破解?

  阿颖:最大的难题一是资金,二是土地。我们从实际出发,多措并举破解制约完全学校建设的问题。

  在资金问题上,按照“以区为主、市区共建、区建区有区管”原则,建立并完善建设投入分担机制。对2017年建设项目,市财政按建筑面积每平方米给予1200元补助;征地费用依据国土部门核定的标准,经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评审后,市、区财政按8∶2比例承担;学校建成投入使用后,3年内市财政每所每年给予500万元运行经费补助。对2018年至2021年建设项目,市、区两级财政按5∶5分担。

  在土地问题上,自2012年以来,中心城区核心区域内新建改扩建了一大批中小学校,基本上达到“能建尽建、能扩尽扩”。优化完善中心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按照选址用地以教育用地为主,适当控制周边用地的原则,以符合新高考、新教改、新课改为要求,以合理满足需求、规模适度超前为原则,采取相对集中、科学分布的“园区化”建校模式进行布局,对项目用地选址进行了明确,20所完全学校选址规模净地均在200亩以上。

  在建设手续办理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一体打包建设,可以减少土地报批、手续办理等工作量,提高办事效率;学校建成后,图书馆、报告厅、后勤服务等可以资源共享、功能聚合,降低了建设成本,推动了集约发展,实现了资源扩充的快、优、省。

  未来五年 坚持“三个必须”

  记者:“十三五”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归根结底是全面贯彻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十四五”期间,如何推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阿颖:未来五年南阳教育要坚持“三个必须”。一是必须扩容增量不懈怠。这是建成全省教育中心的基础。“十四五”时期,我们初步谋划重大教育项目281个,总投资226.8亿元。学前教育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50%以上;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实现全覆盖;新建改扩建普通高中55所,新增学位5.4万个;同时提升南阳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二是必须提升质量不放松。这是建成全省教育中心的核心。发展质量上不去,老百姓不答应,党委、政府也不同意,教育系统的腰杆也挺不起来。要树立全面质量观,坚持系统观念,按照规律办事,达到“三优”,即每一所学校都优质,每一类教育都优等,每一名学生都优秀。

  三是必须深化改革不动摇。这是建设全省教育中心的关键。要紧盯“牵一发而动全身”“群众牵肠挂肚”的事项,上硬措施、下硬功夫,通过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带动整体提升。(全媒体记者 张明亮 姜明安 郝春城 文 全媒体记者崔培林 图

image.png

云 悦 读

编辑:杜增波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