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夜读》栏目推出的宋朝民俗专题,最近成了收视中的热门节目。从《清明上河图》的民俗图景,到宋代文人的市井情趣,再到民间世象的安稳闲适,都有一种让人心往神驰的亲切。在宋朝,瓦市勾栏中看戏听曲,金明池畔填词吟诗,州桥夜市煎茶斗浆,想想就让人兴奋。
宋代,尽管少了点大汉风骨、大唐气象,甚至缺了点魏晋的隐者气质,更没有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但宋代实在是一个接地气有味道的朝代。这个朝代,文人气和烟火气并重,繁华而开放,鲜活又生动——在《宋词》的豪放与婉约中,在《水浒传》的行侠与仗义中,虽经千年而魅力不减。
饮食是人间烟火气的最形象表达,宋朝饮食的繁荣,《东京梦华录》多有记载:“处处拥门,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这种环境情调,让写出过“大江东去”的苏东坡也陶醉其中。他的“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把春天的吃食写得超凡脱俗,他爱吃,懂吃,会吃,一生写了近五十首跟吃有关的诗。
因为深谙市井烟火之妙,也让苏东坡看淡官场,悟出了人生的真谛。被贬黄州,苏东坡没有凄凄惨惨,更不会忧谗畏讥,而是忘情山水,展示了吃货本质:“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还创造性地把猪肉开发成一道美味,成为千古留名的“东坡肉”。
何止是苏东坡,宋代有情趣懂生活的文人雅士人才辈出,欧阳修、王安石、辛弃疾、黄庭坚、李清照等等,他们文学艺术的造诣,悠然风雅的性情,共同托举了人文气质的黄金时代。我和老魏茶对酒,闲坐说人情,经常离不开宋朝的话题。作为易佰福酱品的传承人,老魏对酱的历史了如指掌。
酱在宋朝人心目中的地位远非现代人可以想象。宋代陶谷所撰《清异录》中记载了古代各种美味佳肴。谈到酱的时候,他这样写道:“酱,八珍主人也。”“八珍”既可以指古代八种烹饪方法,也可以指八种珍贵食材,总之就是各种珍馐美味的统称。而酱,则被视为天下美食的主人,可见地位之高。
老魏清代御厨世家出身,懂烹饪善厨艺,尤其对味道的理解,已有几分艺术的化境。老魏家的易佰福牛肉酱,源自赊店魏氏手工酱坊,到老魏已传承四代,但制酱工艺和配方,依然沿袭家族传承,食材选料依然坚持绿色天然,推出的易佰福牛肉酱系列,虽经百年岁月,但味道不改当年特色。
这些年易佰福黄牛肉酱,不仅拥有“中国牛肉酱领导品牌”美誉,更作为“河南老字号”品牌而充满丰厚中原酱品文化积淀。在老魏的一瓶酱里,可以品出宋代市井的繁华、清代饮食的烟火,百年赊店古镇的风物,更可以找到一种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南阳盆地恬淡闲适的性情。而这一切,谁又能说,不是扣合了宋词的某种境界呢。(魏小福)
编辑:马钰春子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水利“后浪”,在党史知识竞赛总决赛上展风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