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人秦俊之五 跳出农门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奇人秦俊之五 跳出农门
作者:  李灵芝

奇人秦俊

李灵芝

  

  〖编者按〗2021年初春,秦俊的北宋九帝收官之作《大宋天子——宋徽宗》由东方出版社出版。该作洋洋350万言宏大篇幅,一部167年由建而亡、由盛而衰的大宋梦华录,讲述如何在乱世乘机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宋的休养生息,科技文化兴起,城市经济迅速发展,达到历史顶峰,然而战略国策失当,扬文抑武,后期君昏臣暗,压抑人才,最终不可逆转,走向衰落,繁华落尽,空留悲叹。

  

  秦俊是河南邓州人,一级作家。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从事地方史研究,发表文章近百篇,受到海内外同仁的赞扬和关注。后由历史研究而切入文学创作,出版长篇小说23部(含合著)、960万字,如《汉武大帝》《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汉宫残阳》《大宋天子——赵匡胤》等。并以其民间视角的创作方法,自成河南历史小说的一个流派。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张炯对于秦俊的小说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河南南阳的作家,从姚雪垠起,到今天的二月河、秦俊,都致力于历史小说的创作,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1.png

  

  《奇人秦俊》一文最初发表在公众号《故乡旧事》 ,推出后好评如潮,很多人认为,现今社会像秦俊这样的人不多了,应该大力宣传。 作者(李灵芝,笔名辰语)通过对秦俊的深入采访,进一步挖掘出了许多秦俊身上动人有趣的故事。让我们跟着《奇人秦俊》,去认识一个更丰满的大作家秦俊。


五、跳出农门


1.png

  

  此时的秦俊面临一次重大的人生选择。


  1977年恢复高考后,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录取的大学生成了天之骄子,时代宠儿。有人就质疑工农兵学员,说都是靠关系上的,没本事。秦俊不服,心想一辈子都顶着工农兵大学生的帽子让人捣脊梁骨,岂不低人一等!况且自己并不比谁差,干么要让人看不起,就想参加高考,看看自己水平到底如何,让国家检验一下,用事实说话。


2.png

深圳机场书架上在售的《大宋天子——宋徽宗》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人的。是金子就会发光!


  读那么多书虽说翻土地拉板车推水磨时用处不大,但有的场合就显得秦俊格外能了。


  那时村里人吃饭常端着饭碗凑在树荫下,东家长西家短、七大姑八大姨地闲聊,随着秦俊慢慢长大,这里渐渐成了他的主场,聊的主题也在慢慢发生变化。


  大家喜欢听他讲故事,拍瞎话。一碗饭吃完,故事还没结束,大人们不愿他也来个且听下回分解,就吆喝小孩子去给秦俊盛饭。一次一个孩子端着热饭碗,心里惦记着故事发展,一不小心一个嘴啃泥,碗也烂了,饭也洒了,手也烫了,嘴唇也碰得血肉模糊,孩子他妈骂道:“瞧文相(秦俊原名)把你的魂都勾跑了。”


  邻居家来了客人,也被迷住了,实在喜欢他,就想把侄女介绍给秦俊结这门亲,结果年龄不合适,就想弟弟这么能,哥哥不会憨,那姑娘就成了他二嫂。想想,农村人娶个媳妇,父母还不得扒层皮,秦俊为家里立了一大功。


  大队支书李培振、大队会计秦文汉也被他讲的前朝往事给吸引了,看在眼里,爱在心里,不时请他写个稿子什么的,在他们两个看来,这娃就是能,不吃商品粮实在是亏材料了。


  刚好县里给他们公社分配了五个工农兵学员指标。要知道全公社共十六个大队,竞争非常激烈。用当时的话说:“争得打烂头。”他们大队不但推荐了秦俊,大队支书和会计还使尽浑身解数、上窜下跳地为他游说于公社干部和兄弟大队,结果公社让每个大队派去二位贫农代表投票决定,秦俊得了个第一,被保送到内乡师范中文大专班学习。要知道,两位大队干部连秦俊家一口热水也没喝,这么卖力地为他帮忙,纯粹是爱秦俊这位“才”子!


  二位农村基层大队干部为国家抓住了一只潜力股!


3.png

当年的潜力股


  在这次地方推荐大学生事件中,连秦俊也不知道自己竟然成了典型。当时全国各省很多人怀疑在这次推荐人选时,有人走后门,拉关系,就向上级告状。


  河南省教育厅让各地总结经验教训。邓县上报的材料以秦俊为例,以证清白。列出的推荐理由是:第一,秦俊家几代贫农,根红苗正,无任何关系。第二,建国后,此大队就没出过大学生,属于“空白队”,应该推荐一位。第三,全公社农民代表投票时秦俊得票第一,是民主决定,他平时表现优秀,有才。


  这样,毫无任何背景、关系的秦俊靠自己的才华,引来伯乐的赞赏,赢得了人生的第一场竞赛,成为当地跃出农门的第一匹千里马!


  躬耕陇亩的农民娃成了要吃商品粮的大学生了!鲤鱼跃龙门了!本地头条呀!


  这可是光宗耀祖的事。那个摔跤的孩子羡慕地说:“哥,那以后你都能刷牙了。” 要知道,那时下田劳动的村民都不刷牙,唯个别在外工作吃商品粮的人和回家探亲的军人才吃完饭没事了刷牙,颇受村民议论:“显摆里不轻,嘴里有屎?刷啥子刷”。秦俊也真的名正言顺地买来牙膏牙刷体验一番,结果刷得满口血沫子,把妈妈都差点吓掉魂了。


  秦俊给老秦家挣足了面子,十里八乡都知道秦家出了个要吃商品粮的大学生,母亲出门碰到的人,都老远给她打招呼,夸她几句:”你咋真有本事,生的娃真能哩“;父亲拿着旱烟袋,蹲在大树下,一圈人围着谈他家争气的儿子。一家人在村里的腰板挺得直直地。


  1976年新学期开学时,秦俊背上母亲给打的行李包,到大队部给支书会计辞行,带着大家的嘱托,到内乡师范报到。


  国家每月给十二块五的生活补助费,别人不够吃,而秦俊还能省出二、三元,作为零用钱。他早晚都是一手端碗热汤,一手拿个馒头,蹲在学校的食堂大厅里,几分钟结束战斗,五分钱一份的炒菜舍不得买。回家一张车票1.4元,是个不小的数目。为节约4毛钱的路费,他和同学们假期返家时,总是从内乡师范步行二十多里路到灵山部队,从那里花1元钱搭乘拉煤的军车到邓县。


  秦俊开启了全新的生活。


4.png

内乡县衙博物馆


  青春作伴好读书!学校的图书馆是他新的家园。在这里,他犹如饥肠辘辘的恶汉面对一桌饕餮盛宴。


  转眼两年过去,毕业时通过考试,择优分配,秦俊考了个全省第四名,被分到了郑州市。


  此时的秦俊面临一次重大的人生选择。


  1977年恢复高考后,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录取的大学生成了天之骄子,时代宠儿。有人就质疑工农兵学员,说都是靠关系上的,没本事。秦俊不服,心想一辈子都顶着工农兵大学生的帽子让人捣脊梁骨,岂不低人一等!况且自己并不比谁差,干么要让人看不起,就想参加高考,看看自己水平到底如何,让国家检验一下,用事实说话。


  但那时有规定,应届毕业的师范生不许报考;还有自己曾在乡下当代课老师时,教的学生也参加高考,万一自己考不过学生多丢人,以后还咋在这里混?低调做事吧,于是悄悄地把名字由秦文相改为秦俊,报名参加了1978年的高考,并以超出开封师院38分的成绩被录取。


  是参加工作还是继续上学,秦俊痛苦地纠结了一阵子。


  他不想放弃自己拼了多少血汗才赢得的机会,他想继续上大学。


  但是,首先是乡里不让他走,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已经二十四岁了,村里同龄伙伴有的孩子都有了,母亲身患癌症,父亲高血圧,还承包着生产队里的二亩地种着烟叶,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劳作,秦俊实在不想让父母再带病种地供他上学了!


  可是,他又确实不忍放弃。


  上,还是不上,这是个大难题!


  此刻,母亲,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掷地有声道:“相娃、相娃,内师虽然也是大学,但只是一个中专,你这一次考上的是一个真正的大学,咱秦家,咱们村,从来没出过一个大学生。你尽管去上,我这病再拖个三两年没问题,你要是不去上学,那是因为我拖累了你,我今天就死给你看。” 秦俊听了母亲的话,泪如泉涌,打上背包到九朝古都开封去了。


5.png

农民的儿子


  (未完待续)


编辑:张优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河南南阳:小小乒乓球 燃了一座城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