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石河子两地警方联手,助力亲生骨肉一家团圆——
16年后终团聚 亲人相拥泪也甜
母子紧紧相拥
人间最美四月天,4月29日,对于16年没有见过儿子的王先生一家来说,绝对是一个好日子。“儿子,妈终于找到你了!”,在南阳市宛城区公安分局,看着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小张(王某),满脸沧桑的王先生一家人和孩子紧紧相拥在一起。此时此刻,再多的眼泪也是甜的,压在王先生一家心里16年的那块巨石终于落了地。
斩不断的是亲情,这一幕也让在场的石河子公安局民警以及宛城区公安分局民警觉得,自己此前所有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4月29日,记者见到了孩子的亲生父母,听他们诉说寻亲16年的艰难。
工作中不放过任何一条线索
孩子失踪 一家人的天塌了
2005年11月21日,对于小张(王某)的母亲余女士来说,这一天绝对是最黑暗的一天,自己4岁零三个月的儿子不见了。从此,原本幸福的家庭陷入了痛苦的深渊。
“当时为了找到儿子,我们悬赏10万元。这是我们当时能拿出来的全部。”孩子失踪,这让当时开办工厂的余女士再也无心经营,向石河子市公安局报警后,她就让厂里的工人全部放下手上的活,上街寻找,寻人的悬赏广告张贴得大街小巷都是。“当时不知道印了多少张,只知道寻人悬赏广告没有了,就让工人继续印。”余女士一家人像疯了一样,找遍了新疆。
因为整日忙于寻找孩子,导致工厂破产。可是,余女士一家人没有停下寻亲的脚步,当地警方和余女士一家四处寻找,却没有任何消息。最终,余女士带着伤痛的心,离开这个伤心地,回到陕西老家。后来,公安机关对余女士和孩子父亲王先生的血样进行了采集留样,录入公安部打拐信息平台,希望借助科技的力量让失散的亲人能够早日团聚。
担心触景生情 从不看寻亲节目
“以前,我喜欢打麻将,老父亲不让我玩;孩子失踪后,我整天就关在家里,老父亲怕我憋出病,就找来牌友在家里设牌局,可我哪有心打牌啊。”余女士哽咽着说,孩子失踪让她的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本活泼开朗爱说爱笑的她,变得整日以泪洗面,不爱说话了。
儿子丢的时候4岁,姐姐当时6岁。说起弟弟,虽然过去了16年,但姐姐对当时姐弟玩耍的情景还是记忆犹新。“弟弟当时特别懂事,邻居家葡萄熟了送给弟弟,他拿回来总要让爸妈和我先尝尝。小时候我俩在一起玩,弟弟总是把面包串成串儿,说是羊肉串。弟弟失踪后,我们家彻底变了,再也听不到妈妈爽朗的笑声,家不像家了。”余女士的大女儿说,因为怕触景生情,16年来,全家人从不敢看电视上的寻亲节目。
两地警方联手 助力亲人相见
就在余女士一家不停寻找的过程中,警方也从没有放弃。今年4月初,宛城区公安分局案件侦办大队民警在开展血样采集比对工作时,通过技术比对分析,发现辖区群众张某(20岁),与新疆王先生有关联。宛城区公安分局民警一方面积极联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公安局,沟通案件情况,重新采集丢失儿童父母的血样与张某的血样再一次进行比对。经过技术检验确定新疆的王先生和张某存在亲子关系,张某就是王先生一家苦苦找寻16年的儿子。
回家的路一刻也不能耽搁!在检验结果确定后,宛城区公安分局民警立即与石河子市公安局民警对接,第一时间通知王先生一家到南阳认亲,中原大地和天山南北两地警方携手努力,架设相认桥梁,助力失散16年的亲人早日团圆。
16年苦苦期盼 一朝相见终梦圆
4月29日上午,在宛城区公安分局认亲现场,头发斑白的王先生,一边听着公安部门发布的相关信息,一边不时抹泪。当民警问道:“毕竟16年没有见面,如今孩子已经长大了,见面是否能认得出来?”余女士眼含泪水坚定地说:“一定能认出来,我儿子胸口有胎记,他的左脚小指头比较短,他的头发是微微卷曲的。”
当民警将小张(王某)带进认亲现场,余女士眼泪夺眶而出,立即站起来大声喊道:“是他,这就是我儿子。”余女士一边说着一边跑到小张(王某)跟前,紧紧把小张抱在怀里,哭喊着:“儿子,我的儿子呀,这十几年你跑哪儿去了,你知不知道,妈找不到你,都不想活了。”王先生也流着泪水抱着母子二人,不时念叨“我们找了你好多年了,终于找到你了。”这感人的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流下热泪。(全媒体记者 李金玺 文/图)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花好玉美人更靓,这个五一小长假—— 让文明出游成为最好的风景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