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藏心底的思念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永藏心底的思念
作者:  康帆

永藏心底的思念


  “哥、嫂,咱们兄弟姊妹7人,就剩我这个老骨头了……”清明节,在淅川县滔河乡黄楝树村,看着曾经熟悉的村落被茫茫丹江水和苍苍林木覆盖,回乡祭祖的南水北调移民李凤娥感慨万千……

  10年前,这里是李凤娥的娘家,但所有关于这里的记忆都随着那场世纪大搬迁,永远封存在了丹江河里。年近70岁的李凤娥永远也不会忘记2011年的夏天,那年8月,为了丹江清水北送,他们一家与全村1206人一起,跨过丹江,远迁几百公里之外的漯河市临颍县巨陵镇罗山移民新村,从此,这里的一砖一瓦、房前屋后的一草一木,只留存在她的梦中。

  如果说故土分离算是阵痛的话,那么亲情的割裂更像是扎在她心头的一根刺。“我在家里是老幺,父母去世得早,当年缺吃少穿的,是哥哥嫂子把我带大。”李凤娥回忆,移民搬迁时,她家搬到了漯河,哥哥则留在了老家,搬迁那天,嫂子给她送行,姑嫂二人抱头痛哭,嫂子把自己最值钱的一只银镯子送给她做留念……但直到哥嫂相继去世,她也没能再跟他们见上几面。

  “大半截子入土了,一定要回去看看。”远离故土10年后,李凤娥打定主意一定要回老家看看。清明节前,在儿子的陪同下,李凤娥终于回到了阔别10年的故乡。来不及串亲戚,她直接来到哥嫂坟前,陪他们说说话。

  “搬走10年了,我在漯河很好,娃儿们都孝顺,也知道上进,只是天高路远,下回还不知道啥时候能回来!希望你们理解!”一边絮叨,一边从背包里取出哥哥爱喝的老白干,嫂子爱吃的香椿炒鸡蛋,恭恭敬敬摆上……

  10年之间,故乡是他乡,丹江畔边的渔歌古渡、点点帆影,成为他们永藏心底的思念。每逢清明,很多远迁到青海、湖北、河南等3省7县市的淅川游子,总会不约而同地回到他们魂牵梦绕的故乡,给祖坟培两捧土,去南水北调移民文化苑拜一拜村头没有迁走的古树,甚至只是对着丹江祭拜一番,用他们独有的方式表达着对故土的思念……

  移民的牺牲奉献,淅川又怎会忘记?在淅川,大部分干部都服务过移民搬迁,淅川人不是移民就是移民的亲戚,南水北调和移民精神是淅川中小学重要的校本教材,移民的奉献,移民干部的付出,淅川的娃娃们都知道。在当前的党史学习教育中,“忠诚担当、大爱报国”的移民精神也是淅川最好的党建资源和教育素材,淅川人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他们对移民的感激与尊重。

  临行前,李凤娥的心里踏实了很多,她是一只风筝,但不管她飘到哪里,故乡永远是拉着她的那根线,只要血脉两相连,故乡何曾是他乡!(特约记者 康帆)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相关内容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