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网评|让“文明祭扫”成为清明新风尚
网评员 顾清树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这一天,人们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有着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记忆的目地和意义。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集中出行带来了巨大交通压力,自去年以来又有疫情防控的风险,因此来说,清明节选择文明祭扫、错峰出行是基本要求,一些网上祭扫、云祭扫、家庭追思等文明低碳的祭祀形式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当前,虽然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依然存在反弹风险。鉴于此,职能部门既要落实抓好殡葬领域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又得满足人民群众清明节祭扫需求,这就要求相关部门按照当地疫情防控指挥机构的统一部署,加强对清明节期间疫情形势预判和风险评估,结合疫情风险等级划分研究制定清明节祭扫工作方案,一些信息通告应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
报道显示,一些公墓陵园针对传统祭祀中影响环境、存在火灾隐患等弊端,已经发起了“无烟陵园”“鲜花替代纸钱”“丝带寄哀思”等倡议。这些措施的实行,将会有效引导群众选择文明低碳祭扫,摒弃低俗祭祀用品和迷信行为。同时,主流媒体也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在群众中传播:“丰祭不如厚养,孝道注重当下”的理念,鼓励引导群众清明节选择植树绿化、踏青遥祭等各种方式缅怀逝者慎终追远。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清明扫墓祭祀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但是在新形势下,政府职能部门要求推动文明低碳祭祀,将追思缅怀逝者与弘扬优良家风家教相结合,由实物实地祭祀到对逝者的精神文化传承方面进行转换,祭祀时鞭炮、烧纸、烟花等破坏环境的现象得到遏止。想达到以上效果,就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居委会、村委会等组织作用,增强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通过移风易俗工作的开展与深入,带动群众告别陋习,自觉文明祭扫,为打造平安祥和的清明节日做出应有的贡献。
编辑:杜增波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南阳网网评 | 汲取精神营养
下一篇:南阳网网评 | 把爱国卫生运动融入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