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然如是 自在如斯
水兵《和天地一起美丽》序言
张兼维
一
读好书,如与朋友对饮一回好酒。为好书作序,如与朋友分享一坛好酒。
水兵的《和天地一起美丽》的散文集,是一本好书。水兵的文学写作历史有多长,他的这坛老酒,就是窖藏多少年的陈年佳酿。
水兵这本散文集内容宏大,内涵丰富,构成复杂,思考深刻。水兵的散文,有着历史的达观,有着哲学的睿智,有着诗性的浪漫,也有着宗教意义上的悲悯和终极关怀。
本然和自在,是水兵的做人风格和文学风格的标志。他走着自己的人生之路和文学之路,他的心安放在自己的心中。水兵是个很丰满的人。我总觉着,他本人就是一件杰作。如果比喻,他有些像谭盾的音乐,也像南阳的汉画。只因为水兵是中原汉子,他身上和文中,少了一点谭盾和汉画里面杂糅的那点楚地的巫风仙气。水兵的本然是魏晋文人的风骨,他的自在是《易经》的天行健达精神。魏晋文人,与天地自然、社会人生的对话,最能见中国文人的自立、自信和自觉。魏晋名士们,放达到可以广陵散,雅致到可以兰亭序,粗俗到可以学驴叫,逍遥到可以桃花源……而魏晋的这般风情意味,洋溢在水兵的散文中,让人心生感动,心生欢喜。他的散文如同一面镜子,让你自觉不自觉地想要照照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照照自己人性的品貌,照照自己人格的风姿。
这本散文,以志士仁人作为开篇。水兵站在文明发展的高度看历史,看仁人志士的上下求索、大义担当,看他们怎样被民族文化写进历史的丰碑。陈独秀这样的先驱,我们早已听读过无数遍。而水兵以他卓然的见地,启发我们再读革命的新意。水兵静坐在革命家的对面,看他怎样思考中国与世界,思考科学和民主,看他怎样在苦难中国的那一刻,擦亮共产主义的第一根火柴。革命者,就是这样站在时代的节点上,抖擞天地创生之气,化作再造社会、承担人类苦难、改天换地的坚持和行动。在水兵眼里,真正的革命者,亦然是高尚的名士品节。历史中蕴藏着的剑气锋镝,化成改天换地的英雄担当而石破惊天;化成推动文明进步的天机时运而云垂海立。在这本散文集里,化作了水兵“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精神境界,化作了水兵状写历史、大写仁人志士的书生仗剑、刻骨铭心的快意洒脱。
中华五千年气象万千。如何在文明史中截取一个时段、选取一个人物,展开作家本人的历史观,这是作家的本事。水兵选了王禹偁。《北宋书生王禹偁》,是一篇值得反复研读、认真琢磨的大文章。水兵用了两种写法。一种是写实,用的是加法和乘法。王禹偁在宋朝不算有政治建树,他以仅存的一首词,勉强挤进《宋词三百首》。但水兵一挥手,就写尽了王禹偁的八年三贬、一生坎坷、一世忠良。水兵尽情地把几多皇帝老儿、文坛巨擘、哲学大腕请上来遛了一圈,把北宋的政治、经济、官僚体制的账本翻了一遍,还把理学、佛教在北宋的情势状写了一番。在这里,王禹偁就像是宋代的一幅人文长卷。另一种写法是写意,用的是减法和除法。文章借王禹偁一生做线索,点出北宋王朝文人当朝的特点,让读者意会到文人从政的不易,刚直不阿、不曲不佞的不易,直谏朝政、泣血上言的不易,以及做有文化追求、坦荡君子的不易。应该说,王禹偁是中国文人精神的一幅大写意,似乎也暗示着水兵人生追求的影子。
水兵这篇散文,提出了一个悖论,没有宋朝国力的弱,似也就没有北宋文化的强。宋徽宗就是典型的例证。金兵铁骑掠过,江山破碎,王朝坍塌,但文明史上,欧王苏黄米蔡在,瘦金体、《岳阳楼记》在。沿着这个悖论,看开元盛世,那时国力强文化强,而两个乱臣贼子战旌一挥,便草草地按下了盛唐的停止键,但李白杜甫在,吴道子、颜真卿在,唐诗三百首在。再如魏晋乱世,国无一日安宁,中国文化艺术发展,却是星光灿烂,佳作纷呈,竹林七贤在,王羲之、陶渊明在,桃花源在。水兵在这篇文章的题记和开篇,就提出了文人、文化和政治思考的大命题。水兵这篇一万多字的大作,是深入探讨感悟中国古代文人精神与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内在关系的大散文,是水兵的重要代表作。
“疫情宅家笔记”十篇,是这部书中最耐读的一部分。第一篇以《圈养》领衔。开篇徐徐起笔,波澜不惊,随即笔锋一转,进入人类命运的重大思考。他不直写全世界共同经历的这场疫情灾难,他写灾难的瞬间把一个个生存空间变成一个个囚室后,自己以及同类被困在巨大的无奈中,他在思考,他在感悟,他在实现精神的突围。优秀的作家无论被囚在哪里,退到何处,无论是怎样的“花在枝头无人看,春在心头不是春”,但系于心间的始终是人类共同的命运。在苦难中被唤醒、被振荡起来的一种不屈不倒的生命意志,形成铁肩道义的集体力量,众志成城。水兵的疫情笔记借疫情反思人性,拷问人欲,反观历史,甚至披露自己内心的阴暗,检讨大众集体无意识的麻木;借疫情透视古代伟大作品背后的生命力量,体察近代志士仁人在动荡时局中的坚定和静定。当突然跌入疫情的禁闭,落入命运的低谷,我们该怎么对待孤独寂寞的自己,怎么对待手足无措的世界。水兵疫情中这组散文,在独语中敞开心扉吐哺温暖,唤醒自己的良知,以找回集体的信心,是给自己、给人类的心的纪念。
水兵对土地有着深入的关注和研究。土地赋予了他思想的宽厚和气度。对土地的热爱,升华成他浓浓的家国情怀。水兵笔下的土地是文明的根,土地的理、土地的义,展开成族种的情场、历史的牧场和统治者的考场。透过人与土地的关系,对历史重要时代、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重新审思明辨,启发着我们对土地的哲学感悟和文化思考。
由《亲爱的土地》,引出水兵的乡愁,是水兵散文的潜在轴线。乡愁是城市文学的一个哲学隐喻,是身在异乡,心涯远方的诗的移情。一辈子活在乡里的人不会有乡愁。水兵的悠悠乡愁,从家乡出发,肩负着自己的命运艰难跋涉,处处无家处处家。水兵的乡愁是思念,是梦,是心灵家园的失乐园。他是一个随着散文流浪于方内方外的游子。他把自己流放于城市红尘,流放于山水,流放于心涯孤旅。水兵的乡愁,像一个投掷向深海的漂流瓶,随着洋流会漂向很多失落的需要安慰的心间。读了水兵的乡愁,我在想,老庄哲学和各大宗教,把自性放逐于空无,把自心放逐于彼岸的追寻和冥想,或者是当代人更大的乡愁吧。旧的信仰褪色了,新的信仰未成体系,乡愁或可作为某种信仰的基因,为未来的信仰,做一场牵肠挂肚的心灵筑基。
水兵的乡愁,是一曲很复杂的变奏,既有李白、陈子昂、杜甫、王维们的风情诗意的伴唱,又有以萨克斯为主奏的金属乐的铿锵,远处还能听到隐隐幽怨的琴箫,偕着低音大提琴的沉郁。有时又俚语泼辣,大腔大调,像谭维维拽上山西老腔,摔着半截子砖头,狂跺生命的舞台,快意得直想痛哭一场。
《村庄杂草》是一篇太值得推荐给城市孩子们阅读的课外经典作品。这篇文字不动声色,下笔却纵横捭阖,如刀劈斧凿。读到祖辈和父亲的坟头,像一把因长久未开而生锈的锁这一段,心头似被电闪瞬间击中。这把锁其实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根魂所系。水兵虽然仍被羁绊在城里,没有本事像他书中赞叹的朋友何三坡那样,把生命移栽入燕山,但水兵的散文,早已把自己安顿在了纯朴自然的田园乡愁中了。水兵是他自己脚下这片土地的亲子亲孙,乡愁就是他魂牵梦绕的心灵国度。
文学引我们进入历史,进入苦难,进入同情大慈、同理大悲的生命体验。迅速发展的物质文明进程中,网络和大数据肆意销蚀生命存在感的时代,我们的痛,我们的爱,我们的知行和觉悟,我们的缘在与自在,与水兵的这本散文集如约相遇,互为知遇,开卷有益。水兵与读者的手握在一起,相互温暖,相互祝福。疫情会过去,苦难会升华,太阳依然照在生机勃勃的大地上。任何时候,我们的心都和天地一起美丽。
历史、志士、疫情、乡愁、人世风物、友情亲情这些内容,组成了这本集子似随意而有机的文本秩序。他的文学关注,他的主动写作,他的学识人品所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文学观,始终如一地贯穿在他的散文中。
二
自在,始终是水兵散文的作风。散文只需要我在。但我在并不是我执。这个我在,是非我的我在、无我的我在,也是大我的我在。我在即自在。散文是以文学做道场的得大自在的一种修行。
风格一词,让文化定义得过于复杂,也让历代文人骚客给格式化了。读水兵的散文,读出“自己即风格”的感动。水兵的就是水兵的,一切他人一切古人,在他的文中,都是风姿绰约、如约而至的善缘。水兵借这一切的外在,始终如一地写着自己的所爱所痛、所思所忧。目力所及,心力所至,本然自在。
毕加索说:“我们这个时代缺乏的是热诚”。物欲与消费至上让人心渐次疏远。连男女恋爱,首先要讲功利性的条件和数据匹配。人与人相互间的感动越来越寡淡。没有天意人缘的感恩感激,便没有人与万事万物的感而遂通。水兵的散文,随处都可触到他热诚的体温。他悼二月河、刘正义的祭文,肝胆相照,尽见水兵的好。他写师长、道挚友、为书画界述评,无处不是掏心掏肺,古道热肠。这是水兵散文集的情感底色和情义高光。
比起各种艺术,文学最能打通历史、沟通世界,贯通天地人生。散文更有其独步古往今来、三界十方的能力。唯其散,散文家可以把笔插进历史、社会、人心三个维度。水兵的散文有他广博的学识框架和诚挚的情义底盘。历史睿智与人世赤情的冲突激荡,锻造了他散文的品质。汤显祖曾有警句曰:“智极成圣,情极成佛”。水兵的散文,元气十足。元气足就有感染力,有男子汉的气魄。男人是用来担当的。无数的担当高耸起一个时代的脊梁,民族就有朝气、生气和勇气。把个人的爱恨情仇放大到民族、人类的整体中,个人的世界才有值得爱值得恋的意义。这也是文人的天命本然。
水兵一直以一种顽强的自驱力主动写作。水兵的文字有一种能力,把肉体升入形而上的境界,让精神降临到形而下的世界。这不是文心雕龙的精辟,不是探赜索隐的玄妙,也不是独坐大雄峰的孤高,是当代作家的文化自信的写照。
水兵的文字里,还有很多看官忍受不了的粗砺。其实我们想想,毕加索、达利、赵无极、老树,他们不粗么?《废都》《丰乳肥臀》和“穿过半个中国来睡你”的诗女不粗么?文坛之上,大作家才能粗出境界,粗出人品文品的侠气、豪气与贵气。粗是一种侠肝义胆的快意恩仇。如果男人们都佛系都矫情,哪里还能找到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当代中国需要无数男子汉的铁肩道义,当代文化复兴所需要的中国力量,也要靠男子汉的铁笔文胆的道义担当。
由于皇权与文化本质的原因,我们的文学和艺术的历史走向,很多时候都在选择回避、逃避,甚至沉默,满足于无为、无我的田园江湖式逍遥。我不在场,生命便不在场。生命没有经历过直临深渊、直面生死的真切体验,对苦难的逃避,对生死的恐惧便在所难免。正是在苦难当头的身临其境带来的沉重而深入的思考,让思想者飞升的翅膀,又增添了翻动扶摇的翔力。贝多芬、尼采很多大师都曾讲艺术高于一切。艺术不是宗教的告谕和哲学的批判,艺术家是撕开自己的心肺给你看。那种知忧知乐、感同身受,与你同理同情同在,乃至同生同死的命运体验,原来天下众生是同一个命运共同体。
大多数散文,如朱自清、杨牧、池莉等作家他们的作品,皆适合单篇地读,像一帧雅致的画,独立成幅。大多的散文家,散漫悠然,娴雅精致,一情一感,一事一叙,信手拈来,他们的散文集也往往没有整体的强烈的主题贯通始终。而水兵的散文单篇读时,未觉甚好,像观汉画像石、观兵马俑,整体阵容的震撼感,远大于单石单俑的独立观赏。水兵散文的好,好在整体。他有强烈的主题意识,他的散文集,像一部波澜壮阔的长篇小说,篇与篇之间互为铺衬相互印证,不同的几个主题,通过不同侧面的写作,不断挖掘,不断深入,主题强度不断提升加强,形成画面、色彩、强度、浓度的深度呼应和叠加效应。水兵的散文集,更像一部气势宏大的交响诗。
水兵在南阳作家群里,是一个老兵,是一个好兵。他既勤勤恳恳地为卓有成就的大家服务,向他们请益,又甘当广大文学爱好者的人梯,托举他们进步。在芸芸众生中,他是一个普通人,有着像大众一般日子的幸福和艰难,甚至也曾倍受煎熬。在他自己的文学世界里,他又像一个天马行空的侠者,以文作胆,以笔作剑,驰骋于古今中外,纵横于性情义理。水兵就是一个本然的水兵,做好自己,让自己在天地人生中绽放应有的人性光华,实现和见证着自己生命的自在。
好的散文和散文家,有与读者贴己贴心的好。无论上中下品,只要言出由衷,以心待读者,字字皆是“意中人”。记得一本禅书上说:“分明世上儿女语,到此都作天人声” 。南阳有水兵的散文,南阳有这么多老老少少的优秀的散文家,南阳千百年绵绵一贯的文脉文气,一定会在这个时代“散作乾坤万里春”。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 做智慧父母育国家栋梁:陶沐卉老师南阳首开公益课受欢迎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