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我们一起这样走过·年终特稿” | 绿色发展托起民生福祉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2020我们一起这样走过·年终特稿” | 绿色发展托起民生福祉
作者:  刘纪晖

“2020我们一起这样走过·年终特稿”

绿色发展托起民生福祉


  数读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向京津等沿线19座大中城市送水348亿立方米,约6900万人受益


  ◆10个国家考核断面平均达标率为90%,全部达到地表水Ⅲ类及以上水质;18个省定目标责任断面平均达标率为88.8%,同比提高4%;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水平


  ◆PM10同比降低15.7%,PM2.5同比降低16.1%;优良天数253天,同比增加65天,共获省级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金2312万元


  ◆“千村万塘”综合整治被省水利厅列为全省四水同治工作亮点之一,并成功入选全国29例基层治水经验


  ◆全市国储林项目规划建设面积390万亩,总投资366亿元,建设规模位列全国地级市第一

  

  2020年,南阳天更蓝,地更净,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城乡更美丽。


  这一年,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促进产业绿色转型、夯实河长制机制、齐抓共管协调发展等方面交出了优秀答卷,书写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高质量发展篇章。


  全力守护一泓碧水


  2020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迎来全面通水6周年。6年前的这一天,一渠清水从我市淅川陶岔起程,沿着千里长渠,奔流北去,最终抵达1200公里以外的终点北京团城湖。


  6年来,一渠清水昼夜不停北送,累计向京津等沿线19座大中城市送水348亿立方米,约6900万人受益。“南水”还明显改善了沿线城市生态环境,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成效得到提升,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埋深回升,昌平、延庆、怀柔、门头沟等区都出现了泉眼复涌。


  一渠清水惠泽万家的背后,是万千南阳儿女为之付出的无数心血和汗水。为确保源头水质安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环境监测中心的工作人员每天对环库区及入库河流的15个水质自动站和3个浮标站开展数据审核,每周进行实验室手工比对分析和标样核查。为了加强源头管控,我市在丹江口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关闭或整治200多家工业和矿山企业,封堵433个入河排污口,取缔库区5万多箱养鱼网箱。对丹江口水库汇水区695个村庄开展全面排查核查,拆除、停建违法建筑,停产采砂场。


  在精心呵护好京津“大水缸”的同时,过去的一年,我市还在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水灾害防治等方面频频发力,有力有效助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截至目前,10个国家考核断面平均达标率为90%,同比提高3%,全部达到地表水Ⅲ类及以上水质;18个省定目标责任断面平均达标率为88.8%,同比提高4%;全市国、省控考核断面无劣ⅴ类水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水平。


  污染防治克难攻坚


  冬日暖阳中,漫步白河岸边,头顶蓝天如洗,身旁碧波荡漾,四周绿树环绕,远方候鸟低翔,别样风光令人心醉。


  一年来,越来越多的南阳人感受到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福祉。朋友圈中,“南阳蓝”频频刷屏,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之美从理想照进了现实。


  保蓝天,增碧水,守净土。2020年,我市高度重视污染防治工作,各级各部门上下一心,紧盯目标任务,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围绕污染防治工作重点任务,以“六查六治”“三查三清”“三抓三防”等专项行动为抓手,推进全域党建与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度融合。同时,在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交通运输结构调整、用地结构调整等方面,我市“组合拳”不断,掀起一场又一场环境治理风暴。


  一组监测数据创下近年来最好水平,记录了我市环境质量改善的可喜变化。截至2020年12月7日,三项指标实现“两降一升”:PM10平均浓度75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15.7%,全省排名第五;PM2.5平均浓度47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16.1%,全省排名第四;优良天数253天,同比增加65天,全省排名第四,提前一个月完成生态环境部下达的夏季优良天数目标任务,超额完成目标天数(80天)26天,是全国重点区域、苏皖鲁豫交界地区95个城市中超额完成目标天数最多的城市,达到南阳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共获省级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金2312万元。


  体制改革蹄疾步稳


  这一年,南阳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蹄疾步稳。


  2020年3月1日,《南阳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正式施行,南阳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自此有了法律保障。


  2020年7月31日,《南阳市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获河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我省首部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性法规。《条例》的颁布实施,对建设美丽南阳,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2020年11月2日,南阳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编制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座谈会召开,对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思路框架、建设任务、重点工程等进行了梳理,南阳绿色发展规划体系构建工作更进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在具体实践中,我市创新实施了“全域党建+河长制”模式,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凝聚各方治河力量,激发全域治水活力。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分别担任白河、唐河、淮河、丹江水系总河长,18位市领导担任市级河长,市政府分管水利的副市长担任市河长办主任。全市共成立4个市级河流管护联合党委、8个县区河流管护联合党总支,5000多位党员成为巡河护河的坚强堡垒。


  与此同时,我市还在全省率先推行“塘长制”,配备塘长、坑塘管理员1.6万名。“千村万塘”综合整治被省水利厅列为全省四水同治工作亮点之一,并成功入选全国29例基层治水经验。


  南阳国储林项目建设也走在了全国前列。全市国储林项目规划建设面积390万亩,总投资366亿元,建设规模位列全国地级市第一。在坚持林权、地权国有的前提下,我市按照“市级统筹、统贷分还、市场运作、权责明晰”的建设思路,创新性探索实施“3+3+N”模式,并在全国复制推广,建设模式全国领先。贵州、安徽、江苏、湖北、甘肃、山东等地60多个市县前来南阳市考察学习。


  生态文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南阳人正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

云悦读


编辑:张优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