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南阳“护灯人”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记者探访南阳“护灯人”
作者:  徐蕾 刘玉杰

新春走基层,记者探访南阳“护灯人”——

守护一城路灯  照亮市民回家路


DSCN1482.JPG

高空维修


  傍晚6时30分,夜幕降临,南阳市中心城区大街上人来人往,商店里喜气洋洋的音乐传递着浓浓的年味儿,忙碌了一天的人们踏上回家的路。而这时有一群人无暇享受街上轻松的气氛,他们整装出发,奔忙在街道上,为夜空中没有亮起来的路灯“把脉问诊”。2月1日晚,记者走近这群“护灯人”,感受光明背后的别样坚守。


微信图片_20210202162942.jpg

故障排除


  党员维修班  甘当光明守护者


  高空作业车启动,带上修好的照明器、检修路灯的工具和反光锥,南阳市政管理处路灯管理所党员维修班穆森、徐爽等人从单位出发了。


  “今晚的第一个任务是北京路中段,有群众说有一盏路灯出故障了,咱们过去看看什么情况。”班长穆森说。这个维修任务,来自12319城管热线,一般城管热线通知的维修任务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除非遇到疑难问题,维修时间可以延期。除了12319城管热线,他们还要及时处理12345市长热线转交的群众来电,以及维修班夜间巡逻中发现的路灯故障。


  “1995年刚上班那会儿,整个中心城区也就两三千盏路灯,我们主要是靠夜间巡逻,主动发现路灯故障,现在有了12319城管热线和12345市长热线,群众就是我们的眼睛,哪里路灯出故障,群众只要提供信息,我们很快就能知道并赶去维修,这让我们节省了很多巡逻的时间。”穆森说。


  在赶往维修地点的路上,记者发现,党员维修班都是男同志。穆森向记者介绍,他们路灯管理所43个人,7个维修班,党员维修班成立于2006年,有5人组成,清一色党员,而且全都是退伍军人,政治素质都很高。多年来,党员维修班是单位的一面旗帜,紧急工作、疑难工作,多数由他们去完成,承担着路灯管理所“突击队”“救火队”的角色。5人中年龄最大的周明杰、鲁荣岐58岁了,最小的是徐爽,不过也已经45岁了。20多年来,大家一直坚守路灯维修一线,把美好的青春都献给了路灯事业。


  记者体验  高空作业修路灯


  说话间,车到北京路,穆森离老远便看到路西侧一盏路灯忽明忽暗。根据多年的维修经验,队员们一看路灯这种状态,就知道照明器里面的驱动坏了。车上带的有修好的照明器,处理这样的故障,只用把坏了的照明器换下来就行了。


  停车,戴安全帽,放置反光锥提醒后方来车,快速打开灯杆下的灯门,拔掉保险,检修师傅们动作麻利。


  进行高空作业的是徐爽和周明杰,记者好奇,跟着一起上了升降平台。随着高空作业车升降台的不断上升,记者感受到了人在半空中不受控制的摇晃。灯杆有10米,当升降台到达和所修路灯位置平行时,记者再往下看,长龙般的车流从脚下经过,那是一种紧张到眩晕的感觉。


  同在半空中的徐爽和周明杰神情淡定,无论升降台如何晃动,丝毫不影响工作。“我们维修班的每个同志刚开始干这个工作时和你一样紧张,尤其是修桥上的路灯时,上面风吹得升降台晃动着,下面是急速流动的水,那感觉就是眼睛不花的人戴上老花镜的感觉。”周明杰一边工作一边笑着对记者说。


  几分钟时间,徐爽麻利地换掉出故障的照明器,地面工作人员送上电,路灯恢复正常照明。大家收拾器材装车,赶往下一个维修点。


  “正好赶上无风、不冷的天气,这种天气条件下高空作业算是好的。”路上,谈到高空作业的辛苦,穆森说,平时路灯出故障多的时候往往是夏季高温天气、冬季雨雪天气、大风天气。这种恶劣天气情况下,别人都是往室内躲,而路灯维修工需要往外冲。他们要及时巡查并发现路灯是否有故障,排查地下线路是否漏电,确保群众出行安全。


  寒来暑往  护灯虽苦不言苦


  车行至卧龙路南阳师院附近,路两旁的路灯全都不亮,按以往经验,穆森他们以为是变压器柜断电了。于是车直接驶到变压器柜旁边停下。穆森打开柜门,经检查后发现是控制路灯的交流接收器坏了。当天没有这个配件修不了,他与单位仓库保管员联系后决定次日有了配件再修。


  “城区这批路灯是2012年统一更换的LED灯,已经到了故障多发时期,这两年路灯维修班的任务也越来越重,多数是因为驱动器坏了或是保险短路导致路灯故障。”穆森说。


  东至车站路、南至雪枫路、西至沪陕高速卧龙站、北至信臣路是党员维修班管辖的范围。他们承担着城区西片10余条道路上的45台变压器4000多盏路灯的管护任务。像更换照明器、处理保险短路这种故障都容易,难的是路灯地下线路出问题,因为故障点不好找,需要挖开地面,排查地下线路,这样的故障快了一两个小时,慢了耗时一天一夜也是有的。


  2020年8月份的一天,因连续下雨,城区光武路与北京路交叉口路灯大面积不亮。这个路口车流量大,必须确保晚上亮灯前把故障排除掉,确保群众出行安全。党员维修班赶去维修,十字路口没有树,地表温度有40摄氏度。徐爽挖地下线路,衣服被汗水一遍又一遍浸湿,耗费了一个上午时间,直到中午才找到故障点。当天晚上,这个路口的路灯按时亮起。可是谁也不知道,亮灯的背后,是一群路灯维修工在高温下洒下无数汗水换来的。


  夜间作业、马路作业、高空作业,很辛苦,但“护灯人”们说,只要看到路灯修亮的那一刻,就很有成就感。


  守护路灯  他们一直在路上


  晚上10时,党员维修班已在管辖范围内巡逻了一遍,处理了5起路灯故障。一路上,穆森总在说一句话“路灯故障不及时处理,怕群众不满意”。事事以群众的满意度为评价工作的标准,这是党员维修班的工作标准。


  “全年明灯率保持在98%以上,不是瞎说,有事实为证。”巡逻路上,穆森指着车窗外一排排明亮的路灯自豪地说。


  从上世纪90年代的汞灯、钠灯到如今的节能环保LED灯,从当时的2000余盏路灯到现在的20000余盏路灯,变的是灯的类型和数量,不变的是路灯维修人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他们用脚步丈量着城市的大街小巷,用坚守诠释责任和担当,用实际行动点亮这座城市的夜空,给了夜间出行的人更多的踏实感。


  晚10时30分,告别党员维修班,经常夜行,从没注意过道路两旁的路灯,这晚记者却觉得路灯从未有过的明亮……(全媒体记者 徐蕾 实习生 刘玉杰 文/图)


编辑:张优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图说南阳 | 送祝福
下一篇:没有了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