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我们一起这样走过”·年终特稿
“三起来”劲推城乡出新出彩
数读
南阳市深入贯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县域治理“三起来”要求,高标准推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7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全市剩余6.53万名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西峡县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检,入围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宛城区黄台岗镇刘宋营村等7个村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社旗县等6个县市荣获“河南省文明城市”称号,全市有53个村镇获评“河南省文明村镇”……
丹江之滨,产业集聚,林果飘香;白河两岸,项目突进,猪肥牛壮。
伏牛林海,“中原钙都”呼之欲出;桐柏山麓,“中国碱都”悄然崛起。
2020年,南阳市围绕“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发展理念,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产业为基,把项目建设尤其是产业项目作为主抓手,统筹城乡发展,各县市立足自身区位特点、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发挥优势、错位发展,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八仙过海”
富民强县齐头并进
1月26日,在镇平县马庄乡唐营村食用菌产业扶贫基地,贫困户高月玲正在双孢菇大棚里忙碌着,“蘑菇采摘、分级,老年人、腿脚不方便的也能干,刮风下雨也不耽误。只要不懒,每天怎么也能挣百八十元。”2020年,镇平县努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一心两组团三片区”现代城镇体系,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宛平一体化,仅双孢菇产业就有1万余个家庭直接受益。
与镇平县一样,南阳市各县市坚持因地制宜,加强创新驱动,努力打造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链,加快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强县富民,提升县域整体能级。
南召县以林业产业发展为核心,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实施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六金富民”工程,探索实施的林苗景一体化、林果药一体化、林蚕菌一体化、林养游一体化的“林+N”生态扶贫模式,形成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收入的局面。同时,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努力增加产业的体量和配套项目,成为产业、行业的标杆。
桐柏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科技引领,着力培育五百亿元级高端碱硝化工产业集群,建成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精细化工园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同时,注重特色兴镇、产业强镇,建成具有淮源山水风光的特色小城镇,持续巩固教育振兴、卫生事业提升成果,让老区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更好的教育和医疗。
在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淅川县探索高效生态发展模式,发展林果业套种经济作物和中药材,重点推进医药健康、新型建材、汽车零部件三大产业园建设,实施投资28亿元的医药健康文化产业园项目,林果业发展近40万亩,适合淅川特点的软籽石榴、薄壳核桃、黄金梨等生态产业正推动着水清民富县强景美新淅川大步向前。
“放飞梦想”
改革发展相得益彰
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新时代新矛盾新需求的重要抓手,也是塑造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的现实需要。各县市努力用改革的手段破解发展瓶颈,形成了特色突出、竞相发展的创新探索新格局。
邓州市坚持“一抓三突破”工作部署,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统筹城乡发展,布局美丽乡村,平衡公共服务,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积极吸引工商资本、科技、人才等要素进入农业农村,打造重要的汽车零部件配套生产基地、专用车和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打造国内有影响、国际有市场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内乡县则强化核心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和供应链企业招商,重点建设农牧装备和肉食品深加工两大集群,发展高载能工业园。同时,围绕牧原等核心企业,以股权基金和数字化双轮驱动,强点固链,形成供应链金融生态,推动县域经济向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牧原智慧物流园和煤贸物流园建设,全面开展全域国土综合整治。
人口大县、农业大县唐河县在全省、全市率先启动的农村“三变改革”,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创新实施的医疗扶贫保险、“四集中”兜底保障、扶贫粮仓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圆满完成43个贫困村出列、1.5万人脱贫年度任务。综合实力、城乡建设、民生事业等取得重大突破,“充分放飞梦想”推动着高质量发展。
“深耕细作”
城乡贯通融合发展
县域是连接城市群、都市圈和乡村之间的重要区域,南阳市各区和功能区对接全市构建“一主一副、两圈两级”,进一步优化功能布局、完善功能设施,努力推动城乡贯通融合发展。
卧龙区坚持实施“三网四化五极”引领战略,大力推进路网、水网、林网“三网建设”,加快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城乡环卫一体化、城乡教育一体化、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四化同步”,突出中心城区、光电产业集聚区、卧龙岗武侯祠文化园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北部生态产业区“五极并举”,努力培育服务南阳大城市发展的新动能。
围绕“满城绿色半城水”主题,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激发活力,增强实力,着力打造以现代服务业为龙头,大数据、智能科技产业为支撑,健康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在打造“世界月季花城”“中国养生名城”“中原生态水城”“南阳宜居新城”中持续发力,正成为南阳大城市建设的新兴增长极。
在中心城区的北翼,鸭河工区不断加快污水处理厂、市政公园、自来水厂、城区垃圾中转站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城区路网“五纵三横”基本框架形成,通过整治坑塘、农村改厕,恢复了皇路店镇白惠渠水体生态功能,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通过学校改造提升工程,超额完成了消除大班额年度任务。
发展县域经济,推动乡村振兴,是千里奔涌、万壑归流的洪荒伟力,是志之所向、一往无前的壮阔航程。向着高质量发展,千万南阳人正扬帆启航、破浪前行。(全媒体记者 李仰峤)
云悦读
编辑:张优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