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旗县太和镇:风雨沧桑话“转楼”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社旗县太和镇:风雨沧桑话“转楼”
作者:  王丙双 姚嘉馨


  社旗网讯 在社旗县太和镇中心小学院内,有一座古朴典雅、雄伟壮观的建筑,这就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蔚文中学旧址”——“转楼”,因其建筑有罗马教堂式风格,又叫“罗马教堂式旋转楼”。
  
该楼系居于此地富甲一方的蒙古族大庄园主、毕业于北平朝阳大学法律系的李子炎(1902-1951),于1937年7月至1946年11月耗巨资历时9年兴建而成的。该建筑原为其私立学校——蔚文中学的教学楼,李子炎亲任首届校长。
  
“转楼”的设计别具匠心,完全是中西合璧的杰作。它坐北朝南,砖木瓦结构,平面呈“回”字形,整楼为天井院格局,由东、西、南、北四楼组成,浑然一体,巧夺天工。该建筑上下三层,共有房舍126间,楼的顶层带阁楼,雕梁画栋,重檐叠脊;四周廊檐均为精致的砖雕,造型奇巧,美观大方;门窗上镂刻着多种花鸟及几何图案,玲珑剔透,栩栩如生;松木楼板,杉木横梁,室内用编织花纹的苇席作顶,地面全部蓝色方砖铺就,整洁美观而又能起到很好的防火效果。最妙的是,楼的四角均有楼梯供人上下,楼的南面和天井院内一、二楼的四侧都设有走廊,前后左右上下,人行楼上可以随意穿廊越室、四通八达,故有“转楼”之称,又因其外形为欧式风格,所以又被当地群众称为“洋楼”,饮誉四方。
  
值得一提的是,“转楼”还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它曾是中共地下党活动的中心。建楼期间,从河北省来的地下党员郑国安,以“木匠”身份作掩护,趁势打入太和寨,在此发展革命力量。当时的中共地下党员刘花年、仝保乾等人,也曾以教书为掩护,秘密在教职工和学生中发展党员,积极宣传革命理论,开展革命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该校改为“太和完全小学”,1956年8月更名为“唐河县第十初级中学”,1965年11月13日社旗建县后改为“太和民中”,上世纪70年代初改为“社旗县第四高中”(也称永红高中),1983年更名“社旗县太和乡第二初级中学”,其间转楼一直作为全校师生宿舍楼和学生教学楼使用。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转楼”历经沧桑,风采依旧。河南省人民政府投资百万元对“转楼”进行了全面的修缮,现已对社会开放。修复后的“转楼”已成为中原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和人们游览观光的旅游胜地。


编辑:社旗网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