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南阳 |
几处三国遗迹,映出1800多年前的刀光剑影——
典韦墓前思往事
魏武帝曹操是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一生求贤若渴、善于用人,最后统一北方。可他也有后悔的时候,在公元197年的宛城之战中,他因为一时风流后悔一生。
在南阳市卧龙区潦河镇的南阳市八中校园一角,85岁的退休老校长说,传说中的典韦冢就在那儿,当年冢有两层楼那么高。另外在袁营和杨官寺也有典韦冢,据说3个冢都是空的,也许是曹操为了保护典韦冢而设的疑冢。潦河镇苏庄一处茂密的杨树林中,一个土堆在风中静默,土堆上长满了荒草和树木,下面有两个土洞,洞壁上可见带花纹的残破汉砖,这是在宛城之战中因保护曹操而死的曹昂的坟冢。
一
《三国演义》小说第十六回《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淯水》中写得很是详细:曹操出战宛城,张绣迎降,因曹操纳了其婶娘邹氏,张绣感到受辱而起兵造反,用贾诩之计成功偷袭了曹军,导致曹的爱将典韦、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等人战死,兵马损失惨重。
我可以想象当时的曹操是多么意气风发,不费一兵一卒靠声势就收了南阳守将张绣,当他看到邹氏高贵大气、温柔端庄、美丽动人时,心中的浪漫情怀满溢。
最甜蜜的时候往往就是最危险的时候。曹操忘记了邹氏是张绣的婶娘,他这种行为对张绣来说是奇耻大辱。于是张绣开始把自己的军队布置到曹操的中军,同时让胡车儿灌醉典韦,并让军士偷走他的一双铁戟。后以失火为号,派兵来捉曹操。
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开始了。曹操在典韦誓死保护下仓皇逃出寨门,侄儿曹安民跟随,到淯水边,张绣的兵追到,曹安民因保护曹操被剁为肉酱。因骑的马眼睛中箭倒地,曹操只好骑上儿子曹昂的马逃走,曹昂被乱箭射死。
二
侥幸活命回到许都,虽然第二次战宛城曹操终于得胜,可是回想这次惨败曹操依然惊魂未定。
首先是曹昂死得可惜。曹昂胸怀大志,文武兼备,据说当时刚20岁,跟着父亲在沙场历练。如果曹昂不死,就会继承大统,那么就不会出现曹操死后曹丕等人的宫斗,司马氏也不会夺权,历史也许就改写了。
第二是大将典韦死得壮烈。典韦力大过人,一双铁戟无人可挡,最后为阻挡追兵负了重伤,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战死后,张绣的兵也不敢从他身边走过。他死得多么壮烈,让曹操终生难忘,正如最后曹操在白水边哭祭典韦:“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因为正如曹操所言:“非典,吾命休矣!”
第三是曹安民死得忠诚。为了掩护叔叔,他没有逃跑,一直跟随,不离不弃,最后被乱军剁为肉酱。
长子曹昂死后,丁夫人和曹操彻底翻脸,回故乡不再理会他。曹操自知理亏,亲自前往,手抚丁夫人的背劝其回去,丁夫人执意不肯。面对丧子失妻之痛,曹操应该对自己在宛城的一时风流深感后悔,可世上哪有卖后悔药的?
三
潦河镇张茂庄村,一片浓绿的树林,微风吹过,叶落飘零。在林中的一块空地上,当地老人说,这下面就是曹安民墓,1954年还挖出铜马车,送到上级部门,成为珍宝。后来村民不断挖墓土,墓就平了。
在卧龙区青华镇杨官寺村战宛城的安众县城遗址,风吹坡头草木长,昔日坚固雄伟的城墙如今早已不见,只剩余厚厚的土墙,墙上还有陶洞,很多陶器已经残缺不全了。
在潦河镇袁营村张绣后苑,我看到了遗存下来的几口井,其中有一口井口幽深,基本保留了原貌。张绣是多年盘踞在宛城的大军阀,有能力,有势力,当时他的练兵场、点将台都有遗址。南阳县地名志记载,张绣在袁营打了七十二口井浇花,至今留有十口。张绣先降后反,冲冠一怒为婶娘,差一点要了曹操的性命,不仅给曹操上了要洁身自好的一课,也给后人敲响了警钟。(特约记者 袁永强)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