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婚姻
陈向阳
当今社会,“离婚”这一话题从来都不缺乏关注度。在离婚率逐年走高的当下,离婚冷静期从初入视野,到写进法律,再到落地实施,一直引发社会热议。通过立法上的干预,设置一段时间的冷静期,让因为鸡毛蒜皮“杠起来”,“脑子一热”或“正在气头上”的双方冷静下来,不让冲动替人来决定,肯定能使一部分人重修旧好、破镜重圆,那岂不善莫大焉。即便冷静期过后双方仍要离婚,但这段婚姻解除至少也经过了“挽救”的努力,是在理性、冷静状态下的一种选择结果。
“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是善良的国人对维系婚姻关系最朴素的心愿。“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两个人从相识、相知、相爱,到牵手组成家庭不容易,于情于理都应该好好珍惜。婚姻有其私人性的一面,不仅结婚自由不能被强迫和干涉,离婚自由的权利也是受保护的。协议离婚、诉讼离婚在民法典中都有明确规定。社会的文明和谐,离不开家庭的和睦稳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往小了说,肩负着个人成长、家庭幸福的重任;往大了看,还关系到社会细胞的健康、社会肌理的通达。离婚程序的调整,体现出的正是法律背后的道德伦理基础——敬畏婚姻、尊重家庭、珍惜感情。
爱情是两个人的事,婚姻则是两个家庭、两个不同社会关系的交集碰撞,婚姻不仅面临柴米油盐的挑战,还面临不同观念的冲击,怎么可能总是步调一致?有哪个温馨的家庭不需要经营和呵护,有哪段幸福的婚姻不需要包容和让步。那些相濡以沫走过一生的伴侣也并非从来没有矛盾。彼此间多一些理解体谅,多一些相处的时间空间,接纳对方的缺点和不完美,换位思考,携手经营好婚姻,在岁月洗礼中共同成长,在成长进步中深化感情,遇见不一样的自己和对方。家和万事兴,这或许才是生活的真义,也是百年好合的“良方”。
事实上,离婚冷静期更应该成为人们婚姻态度的一次“冷思考”。要看到,离婚自由不是绝对自由,即便“一别两宽,各生欢喜”这样看似完美的结果,也难掩“二心不同,难归一意”留下的情感遗憾。还是老话说得好,爱情需珍惜,婚姻非儿戏;离婚莫赌气,冷静是契机。经营日常生活的冷静,远比婚姻危机来临时的冷静更重要。
最后,把《围城》中一则关于婚姻的短句送给每一个在“离”与“不离”感情路口徘徊的人:总有些时候,离婚的念头冲上脑门、难以按捺。但有时气消之后,日子依旧,在柴米油盐、家庭琐事的平平淡淡、磨合珍惜中感知家庭幸福的真谛。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西峡县西坪镇汪世成:晚年生活比蜜甜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