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时评|移风易俗 拒绝高彩礼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南都时评|移风易俗 拒绝高彩礼
作者:  张中科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剑指农村高彩礼问题,不仅是对物化婚姻的一场正本清源,更是对乡村振兴中人文生态的重塑。当彩礼数字成为衡量婚恋价值的标尺,金钱堆砌的“面子工程”真能筑牢幸福的“里子”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一份婚恋调查报告显示:2024年农村平均彩礼达22.8万元,相当于普通家庭6年纯收入。经济学中的“挤出效应”在此显露无遗——为筹措彩礼,家庭被迫削减生产性投资,甚至陷入“因婚返贫”困境。更值得警惕的是,当感情被明码标价,婚姻的契约精神正被异化为“期货交易”:甘肃某地出现的“分期付彩礼”协议,折射出赤裸裸的利益计算对婚恋本质的撕裂。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综合治理”,绝非简单限价令能实现。河南宁陵县试点“婚俗改革观察点”,通过“红白理事会”将彩礼上限写入村规民约,新人选择低彩礼可获创业扶持、技能培训等公共服务优先权,使移风易俗转化为可视化的社会资本。
  甘肃定西的“限价令”曾引发争议,但当地配套推出的“集体颁证日”提供了新思路:在万亩梯田上举办简约婚礼,新人宣读“勤劳持家承诺书”,政府颁发“文明家庭礼遇卡”,赋予婚俗仪式精神附加值。这种将“面子竞争”转化为“里子建设”的智慧,让婚姻价值回归情感共同体本质。
  真正的幸福从不需要用金钱称重,它生长在手心相握的温度里,绽放在风雨同舟的岁月中。新时代的婚俗改革,既是一场与陈旧观念的鏖战,更是一次社会价值的集体觉醒。中央一号文件亮出的不仅是政策红线,更是文明坐标。当彩礼回归“礼”的本义,当婚姻重建“盟约”的初心,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才能绘就更多“愿得一心人”的温暖注脚。

编辑:赵若雨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南都时评 | 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复活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