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4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迎来历史性时刻——累计调水量突破700亿立方米,直接惠及京津冀豫四省市1.14亿人口145。这一数字不仅标志着我国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卓越成就,更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作为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河南南阳的丹江口水库以一泓碧水为纽带,书写了南北共饮长江水的壮丽篇章。
从“生命之源”到“发展之基”,南水北调筑牢民生保障网。中线工程通水十年来,彻底扭转了北方地区“水荒”困局。北京城区80%的供水依赖南水,天津主城区和雄安新区更是实现全南水供应,河北、河南城乡供水保障率提升至90%以上18。尤为令人动容的是,河北黑龙港流域500万群众告别了祖辈饮用的高氟水、苦咸水,河南多地构建起以南水为主、地下水应急的多元供水体系,实现了从“生存用水”到“品质用水”的跨越18。南阳作为水源涵养地,以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确保丹江口库区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为“一渠清水永续北送”提供了坚实保障18。
从“生态赤字”到“绿色复苏”,水脉串联生态修复链。南水北调不仅是调水线,更是生态线。工程累计向华北地区50余条河流生态补水超106亿立方米,北京平原区地下水水位连续9年回升,永定河、白洋淀等河湖重现生机,华北“地下水漏斗”治理成效显着18。这背后是科学调度的智慧——面对2025年初华北最强寒潮,中线工程通过部署104道拦冰索、180套融冰设备等创新手段,超额完成冰期输水14.7亿立方米,展现了工程韧性7。南阳以水源地责任担当,推动库区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为北方生态复苏提供了源头活水。
从“资源调配”到“经济协同”,水网激活发展新动能。南水北调重构了南北经济版图。工程每年为雄安新区输送超1.6亿立方米优质水,支撑“未来之城”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国家战略因水而兴15。河南依托南水优化产业布局,推动水资源集约利用,2024年冰期输水期间向四省市多供水0.4亿立方米,彰显了跨区域协同效能7。南阳借势发展绿色经济,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了水源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双赢。
以水为笔续写时代答卷。700亿立方米的数字背后,是无数建设者的汗水、科技创新的突破和制度优势的凝聚。展望未来,南水北调工程需进一步推进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完善“四预”体系(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强化冰期输水等极端天气应对能力7;同时深化水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让每一滴南水释放更大综合效益。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用十年实践证明:重大国家工程不仅是基础设施的突破,更是发展理念的升华。它像一条跃动的血脉,将南方的丰盈与北方的渴求紧密相连,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持续书写“国之大者”的担当。南阳作为这条水脉的起点,必将在守护清水北送的新征程上,继续奏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强音。
编辑:杜增波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南都时评|走好文明进阶路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