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滥办酒席当止
评论员 赵若雨
俗话说,“人情大似债,头顶锅儿卖”。遇人生大事,办酒席宴请亲友本是表达喜悦和增进情谊的一种方式,然而近年来大办滥办宴席之风愈演愈烈。尤其是部分农村地区,可谓根深蒂固。祝寿酒、乔迁酒、升学酒、满月酒、周岁酒、红事酒、白事酒……东家办了西家办,一年到头,总有吃不完的酒席,送不完的礼。
滥办酒席人人怕,当面恭喜背后骂。这种扭曲的“人情债”,不仅造成了大吃大喝、食品浪费等问题,更加重了民众的经济负担。大家心里反感却毫无办法,想埋怨又说不出口,可谓苦不堪言、深恶痛绝。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滥办酒席之所以长期存在,究其原因,一是农村移风易俗力度小,陈规陋习未彻底根除,名目众多的酒席是随大流,别人办,我也办;二是攀比之风盛行,办酒席的人比阔气、讲排场;三是酒席成新型敛财手段,办酒席的人想把送出去的钱“请”回来。
对于滥办酒席有必要加强治理。在尊重传统习俗的基础上,如何引导居民改革宴席礼俗,向着更加节俭、环保、文明的方向转变,成为当前基层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立规矩、严约束。相关部门镇街村社应结合实际修订村规民约,出台约束性的措施和标准。通过大力推广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红黑榜等方式大力弘扬文明新风,把好的规矩树起来,把治理标尺立起来。
转观念、强宣传。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应自觉抵制、拒绝参加滥办的酒席,发挥激励引领效应。利用各种宣传渠道,揭露大操大办滥办酒席铺张浪费的危害,大力营造移风易俗浓厚氛围。
在劝导整治上持续发力,长期坚持。经常性在所辖区域开展滥办酒席劝导活动,选树先进文明家庭。通过多渠道、多方式的措施,有效遏制滥办酒席陈规陋习。
总之,应从思想上形成自觉、制度上形成规范、风气上形成氛围,创新方式、形成长效机制,根除大操大办滥办酒席这一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编辑:赵若雨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南都时评|行动起来,让“烟火”气息更浓!
下一篇:南都时评 | 切实兜牢民生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