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都时评|切实兜牢民生底线
南阳日报评论员 段平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孩子的抚养教育、年轻人的就业成才、老年人的就医养老等是家事也是国事。聚焦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及时更新完善国家标准,不断优化资源配置,逐步扩大范围,才能以标准化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兜住兜牢民生底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居民提供便利,关键在于关注居民需求。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居民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人们的所需所盼更加多样。这意味着,家门口不仅要有社区食堂、菜场超市、社区医院等满足基本生活保障的机构,还需要健身房、书吧等文体设施。高标准打造的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让居民在不超过15分钟范围内就能找到可供开展健步走、广场舞、球类运动等群众性健身的场地设施;布局完善的邻里中心,就医、养老、购物、娱乐等服务应有尽有……触手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让居民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高效的服务。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项长期任务。一方面,要积极回应群众期盼,结合本地实际,抓紧调整本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确保不低于国家标准,让人民群众可获得、有感受。另一方面,要进行严格的财政承受能力评估,落实好人员等各类资源配置,把有限的财力用到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生活中最关键的环节,确保服务可持续。
公共服务关系民生,连接民心。我们要共同努力,把民生实事切实办好,加快构建城乡一体、优质普惠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形成一大批群众可见、可感、可享的发展成果,让基本公共服务触手可及。
编辑:赵若雨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南都时评|闻“汛”而动,党员干部冲锋在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