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金融审判白皮书—— 防范金融风险 助推经济发展
作者:  李京洋

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金融审判白皮书——

防范金融风险 助推经济发展

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李京洋)6月12日上午,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去年我市法院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司法审查工作开展情况(即发布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审判白皮书),并公布了10起相关典型案例。

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通报了白皮书的主要内容。2023年全市法院共受理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10047件,同比下降15.76%;审结9943件,结案率98.96%,同比下降14.46%,标的额为68.56亿元。其中,受理一审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9914件,同比下降15.66%;审结9810件,同比下降14.35%,结案率98.95%,同比提升1.51个百分点;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平均审理用时为25.65天,同比减少8.23天。共受理二审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133件,同比下降22.22%,审结133件,结案率100%。所受理的金融借贷案件中,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起诉的为1663件占比16.95%,农信社系统起诉的为6000件占比61.16%,城市商业银行起诉的为368件占比3.75%,村镇银行起诉的为552件占比5.63%,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起诉的为1227件占比12.51%。

根据白皮书数据显示,市中院成立专业化金融审判团队或合议庭14个,联合市金融工作局建立健全8项互动联动工作机制,组织召开或参加金融府院联动会议7次,全年向金融监管部门及金融机构发出司法建议29份,切实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对案件审理中发现的金融借款合同法律风险点提出意见和建议12个,帮助农信社、城商行等中小型金融机构填补合同漏洞,规范放贷流程保障全市金融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联合金融监管部门在全市设立诉调对接组织21个,将1258件权利义务明确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分流进入诉前调解程序。落实简繁分流,小额速裁及简易程序适用率达到97.16%。探索令状式、要素式审判模式,依法鼓励金融机构通过贷款展期、合同转让、变换担保等方式为企业脱困提供机会,促使3428件涉中小微企业或个体工商户案件调解、撤诉结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去年全年共向公安机关移送犯罪线索37件,审结破坏金融秩序类犯罪149件180人,其中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30件42人。组织开展或参加上级法院金融审判业务培训6期132人次,依托“庭长+”工作机制,先后到6家基层法院进行指导,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上诉率为1.36%,申请再审率为3.76%,同比下降2.27和3.12个百分点,金融审判整体质效连年位居全省法院前三。通过省、市多家媒体发布涉金融审判典型案例2批20件,助推法治南阳、法治金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