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水库获评“河南省2023年度省级美丽幸福河湖”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王晓燕)5月15日,河南省水利厅、河南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公布“河南省2023年度省级美丽幸福河湖”名单,丹江口水库成功入选,位居10条省级美丽幸福河湖第一名。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其中淅川县境内水库面积,占水库总面积的47.3%。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近年来,淅川县以美丽幸福河湖建设为目标,统筹整合资源,以水毁修复、水土保持、生物多样、生态修复等方面建设为抓手,有力改善库区周边水环境,提升库区水安全保障能力。
健全执法监管机制。实施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和考核评价制度,整合涉水执法权,成立专门执法队伍,常态开展巡查、联合执法。推行“河长+警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县委书记任水库总湖长,县长任干线工程总河长,常态部署督导水质。加强与邻省县区密切合作,建立与鄂、陕邻省跨省界河“联巡、联防、联控、联治”“三省四联”工作机制,有效预防和处理跨行政区域的水事问题。加强涉河建设项目和活动依法依规审批力度,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持续推进,河湖空间管控有序。
抗稳护水治污责任。全面彻底开展“守好一库碧水”专项整治行动,累计拆除库区违建16.8万平方米,恢复有效库容530万立方米。在水库建成12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在库区四周以及2616平方公里汇水区,利用高分北斗系统,建立电子围挡,24小时实时监控库区动态。建立了8000余人的清漂、护水、护林队伍,常态化开展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建成污水处理厂14个、垃圾处理场12个、农村小型污水处理设施175个、人工小湿地20余个,推进污染防治,保证库区水体清澈。
加大生态修复力度。采取水系连通、生态塘、生境营造、基底修复、植物群落修复等措施,开展湿地生态修复系统治理试点1.5万余亩。持续大规模造林绿化,通水以来,累计造林超60万亩,石漠化治理和困难地造林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实施沿库水毁修复、湿地修复、河道治理等工程30余处,提高库区防洪能力。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80余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80.11%。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县、“中国天然氧吧”县、丹江口水库以第一名入选河南省“首批美丽河湖”……一项项殊荣见证着淅川生态建设的成绩。如今的淅川,山青水绿,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100%,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及以上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