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喷三防”保夏粮增产丰收
本报记者张飞通讯员赵光选
“装药、起飞、喷洒……”4月14日,伴随着一阵马达轰鸣声,植保无人机在工作人员的遥控下,沿着麦田低空飞行,向田间精准而均匀的喷洒农药。这是邓州市裴营乡小麦“一喷三防”防治病虫害保障高质高产的现场。
当前小麦已进入孕穗期,正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同时也进入了赤霉病、条锈病、白粉病等侵染传播关键时期,特别是近期阴雨天气多,低温高湿气候极利于小麦条锈病、白粉病的侵染传播。现在开展‘一喷三防’作业,是保障小麦丰收的重要技术举措之一。
“现在国家的政策真好,老百姓种地有补贴,乡里派来了无人机对全乡群众的小麦进行农药喷洒,我们村3000多亩地,不到一天就喷完了,非常快,党委政府确实给老百姓办了很多实事儿。”大耿营村种粮大户耿海涛高兴地说。
4月14日,在“一喷三防”现场,裴营乡主抓农业的副乡长张杞表示,为搞好小麦“一喷三防”工作,裴营乡及时联系飞防公司组织120余架植保无人机对全乡26个行政村(社区)13.6万亩小麦飞防实施“一喷三防”作业。并且抓住近日天气晴好有利时机,组织乡村干部入户走访,向村民发放宣传材料,并利用宣传车、微信工作群等进行广泛宣传,科普了喷防意义、技术要点、注意事项,确保做到“一喷三防”工作家喻户晓。
“相比起人工手摇式喷雾器和机动喷雾机,农用植保无人机在省时、省力、省人上的优势明显突出。50亩农田的农药喷洒作业,1架农用植保无人机1小时就能轻松完成,比人工作业快了二十多倍。”正在操作无人机的工作人员给记者介绍,“利用无人机进行植保作业,不仅可以让药剂喷洒的更加均匀,大大减少农药用量,提高农药利用率,还降低了防治人员的中毒风险。”
据了解,裴营乡此次小麦“一喷三防”采取集中飞防和农户自防相结合的方式,按照“不漏一户,不漏一田”的要求,对辖区内小麦进行群防群治、统防统治,全力预防小麦病虫害,确保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