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经开区:向“高”而攀 向“新”而行(记者走基层)
作者:  郑磊

4月11日,走进南阳柯丽尔智慧医疗产业园(二期)项目车间,技术人员正在加紧调试智能化光学级薄膜精密涂布、全自动包装等设备,为全面投产做最后准备。

南阳柯丽尔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南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南阳经开区),是一家以集医疗影像耗材研发和生产制造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南阳柯丽尔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拯介绍,凭借科技创新和技术优势,企业成功打破医用干式胶片长期被国外企业的垄断局面,去年底产值突破5亿元。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在南阳经开区,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重心瞄准科技创新,通过加大研发力度,不断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升市场竞争力,打造新质生产力主阵地。

在南阳柯丽尔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台新研发的CT高压注射器医疗装备Edot cp100引人注目。王拯介绍,这台历时3年研发的医疗装备可以按照受检者检测部位预设,根据受检者体重生成注射方案,满足临床精准注射需求;同时可以通过增强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升科室信息化以及质控管理水平。新装备30余项专利技术获得备案申请,即将在第89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春季)博览会上亮相。

通过在高端医疗装备上逐渐掌控核心技术,企业在自主知识产权上获得了重要成就。截止去年底,南阳柯丽尔科技有限公司已拥有全产业链168项技术专利、18项注册商标、46项软件著作权等资产,胶片研发能力位列国内民企前列,成为全国能够少数自主研发生产医用胶片的机构之一。2024年1月,企业先后被评为河南省高性能医用热敏胶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河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在南阳经开区一通防爆电气有限公司,“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是这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一直坚持的理念。

在这家拥有400余名员工的企业里,专业技术人才超过150人,企业通过为客户“量身定制”产品的方式,满足顾客差异化产品需求,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今年一月下旬,安徽一家企业提出定制一款一体式空调风冷机组,数量达到280台。接到订单后,企业技术团队立即开始产品研发和生产,依靠深厚技术积累,3月初产品即全部交付。

“实现‘一通速度’的背后,是我们坚持把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南阳一通防爆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宗林才介绍,仅2023年,企业就申报国家专利20项、软件著作权5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取得的专利、软著等成果均已投资转化到新产品开发、制造、安装和运维等方面,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100%,防爆空调获得河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

在一通防爆电气有限公司生产研发车间,“工人少、效率高”是企业显著的标签。依靠自助研发的网络化协同制造平台,企业实现从订单、生产、品管、销售等流程系统化、一体化管理,每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通过系统即可了解生产进度和工作任务,从而减少部门沟通环节,降低生产成本,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实现利润不断增加。

宗林才介绍,企业每年投入不低于上年度销售收入8%的比例用于科技创新项目研发,并根据研发项目的需要随时下拨专项经费。从2015年起,企业年产值实现每年20%左右递增,至去年底年产值突破2亿,产品出口至30 多个国家。

在南阳经开区,创新主体迸发出了无限活力。目前,经开区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7家,已建成智能工厂、智能车间13家。乐凯华光印刷科技有限公司顺利通过河南省制造业头雁企业认定,实现我区“头雁”企业零的突破。该企业胶印版材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撬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点。目前,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41家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技术研发机构,并建成了具有较强实力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试验示范基地。”宛城区委常委,南阳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贾迪介绍,经开区将持续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引导企业加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以高质量的科技供给提升经济发展新动能,夯实高质量发展新支撑让经开区高质量发展动力更足、成色更亮。

全媒体记者孙义峰  吴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