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县:“大棚经济”富民强村
作者:  全媒体记者 刘文举

方城县:“大棚经济”富民强村

 全媒体记者 刘文举

春风和煦,阳光正好。3月24日,走进方城县博望镇尚庄村蔬菜种植基地,上百座大棚里的西红柿迎来丰收采摘季,一座座现代化温室大棚如同散落在广袤沃野上的“银砖”,鳞次栉比,勾勒出一幅产业振兴新图景。

我今年种11亩番茄,4个大棚,亩产1万多斤,按这两天的行情,4个大棚大概收入十几万块钱。”走进棚内,菜农们正忙着采收成熟的西红柿。红彤彤、圆溜溜的果实,令人垂涎欲滴种植户李莎莎一边忙着采摘果实,一边开心地盘算着今年的收成。

大棚种植高产高效,收成有了,售卖是关键,为了方便群众售卖蔬菜,尚庄村成立“地头”交易市场,极大方便了农户与收购商的购销。“我们是在南阳开超市的,隔一天来拉一次,拉三年了,方便的很,直接到地头等着就可以,这里的沙瓤西红柿口感好,在我们超市很好卖。”来自南阳的客商赵女士说。

由于这几天是新鲜西红柿采收旺季,在市场等待拉货的大车排起了长队,而蔬菜交易市场最忙活的是该村村民张俊周,他不仅是村里的蔬菜种植大户,还是这个交易市场的蔬菜代收员。

“我设置这个蔬菜代收点,已经有几个村的种植户把菜拉到这里,集中销售给批发商,每天都要拉走十几车,方便大家的同时,也促进我们这里的蔬菜更好地走向市场。”张俊周说。

近年来,随着博望镇大棚蔬菜种植发展正旺,尚庄村全村530户有100多户发展蔬菜种植,“大棚经济”不仅托起了村民的致富梦,也带动周边200多名群众实现了就近务工增收。

长年在蔬菜基地务工的75岁村民杨学兰高兴地说,“我在这里干五六年了,平时掰杈、缠头、薅草,番茄熟了摘番茄,一天工钱70元。我这么大岁数,出门打工不好找活,这在家门口一年能挣2万多块钱。”     

 特色产业旺,群众生活美。方城县委常委、博望镇党委书记许玉龙说,“博望镇有蔬菜大棚1600多座,占地4000多亩。下一步,镇党委、政府将积极争取项目,发展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帮助更多的农户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博望镇大棚产业发展是方城县发展特色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方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特色农业发展,依托“百村示范、百园创建、百景区景观打造”工程,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加大扶持力度,立足县内优质果蔬、优质花生、道地中药材、桑蚕特产、畜牧养殖等特色禀赋,加快形成了食用菌种植、瓜果、蔬菜等示范区30余个,一村一品产业格局愈发凸显,引领和带动全县十余万群众就业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