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非遗活起来、百名记者走基层) 省级非遗项目唐河传拓技艺
作者:   李谱

(栏目:非遗活起来、百名记者走基层)

省级非遗项目唐河传拓技艺——

黑白和鸣中讲述南阳汉画故事


本报记者 李谱 文/图


    一手拿一大一小两个拓包,大拓包蘸上墨汁,小拓包从大拓包上吸取少量墨,另一手拿更小的拓包,在小拓包上轻轻扑打几下,然后开始在与汉画像石紧紧贴合的宣纸上均匀地密集捶打……墨迹一点点散开,打碎了白色宣纸的单调,黑白和鸣中,冰冷的石头焕发出无限生机。

    冬至过后,在唐河县源潭镇省级非遗项目唐河传拓技艺传承人方清亮的家中,记者看到了唐河传拓这一传统技艺,感受到了它的神奇与魅力。


唐河传拓以汉画为主


    传拓又称锤拓、拓印,是用宣纸、墨汁将碑文、器皿等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复制下来展示和传播的一种技艺,是我国古代先民在生活实践中总结的特有的复制和保存文字的传统技艺。传拓出来的作品称为拓片。

    据方清亮介绍,河南省传拓技艺被列为省级非遗项目的有洛阳偃师传拓技艺、商丘毛氏传拓技艺和南阳唐河传拓技艺。唐河传拓主要以汉画为主,制作的拓片具有浓淡有致、层次分明、气韵高古的特点。

    在方清亮家族中,传拓技艺代代相传。到晚清时期,方清亮的曾祖父——南阳县有名的金银匠,在源潭镇安了家。其祖父子承父业,在源潭街开银匠铺,也继承了家族传拓的绝活,且喜欢把古玉、古镜、古碑以及金银器上的图案拓下来研究,并活学活用到打制的金银器上。其父亲方振亭以开炭行为业,喜欢传拓、收藏,家中多有盆盆罐罐、砖头瓦块、石头碑迹……受家庭和环境熏陶,方清亮自幼就学习传拓。而他自觉要把传拓技艺学好、学精,还是在最近十几年。那时,方清亮开始痴迷于汉画传拓。

    “我感觉汉画是有灵性的,有时候累了,打个盹儿,眼睛一迷糊,感觉画上的凤凰、虎在动,它们在跟我说话。”方清亮基本没有多余的外交,在家就研究汉画传拓,他总是带着一种敬畏、崇拜之情完成一幅幅拓片作品。“一般一张拓片要进行三次着墨或更多,一张好的拓片应该是墨色均匀,阴阳分明,字迹清晰而不渗墨,图案完整而不变形。”

    沉醉于汉画传拓中的方清亮,对传统文化越来越着迷,他开始阅读大量历史书籍,查阅文献资料,研究石头上文字、图画的历史渊源、来龙去脉。知之越深则爱之愈切,他愈发觉得汉画的博大精深。曾经的传说在这里有了物证,成了真实的、摸得着的历史;现代人的风俗习惯在这里寻到了根,让人豁然开朗……这些,都让方清亮充满自豪感,他沉醉在汉画传拓中,也乐在其中。

    对汉画的痴迷,对文物的热爱,也让方清亮在文物保护的道路上不遗余力。他的行为也影响了周边人。今年已87岁的源潭镇何庄村何老太早年家中有个香炉,2011年,别人给她200元都不卖,却无偿给了方清亮,“卖给别人就再也见不到了,给清亮,他能保护起来。”


唐河传拓走出国门


    石文碑刻是镌刻的历史,是地域性、时代性很强的孤品,但也因其笨重无法得到广泛的传播。而传拓,则让这些镌刻的历史生动形象地行走了起来。

    这些年,方清亮走进学校,走出国门,不遗余力地展示南阳汉画艺术。唐河传拓技艺工艺传习所宣传墙上的《方清亮非遗文化掠影》中,密密麻麻地贴满了他这些年宣传、弘扬非遗的照片,以及拓片捐赠证书和获得的荣誉证书。

    2013年,在珠海举办的两岸四地非遗博览会上,方清亮现场展示唐河传拓技艺,受到广泛关注,他拓制的汉画《汉龙王》《鹤家欢》被评为特等奖;2014年,他在澳门城市大学讲学,引发学生对汉画的极大兴趣和热爱;2015年,他参加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在柏林举办的“欢乐春节”大型庆典活动,现场向柏林市民和华侨传授传拓技艺,引发围观,并收了一名外国小朋友为徒……

    方清亮带着石头、拓包等一路行走,通过展览、讲座、现场演示等方式将隐藏在石刻艺术背后的文化内涵反映出来,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南阳汉文化魅力。他的拓片作品被国家图书馆、韩国驻华大使馆等机构收藏,其代表作《太平有象》《汉龙王》《公孙龙》《四灵》等于2012年在国家图书馆展览,并收入《帝乡之花——中国南阳汉画120品》一书。

    “前两天,广东有关方面还邀请我参加明年西欧比利时文化行活动。我希望将南阳汉画和唐河传拓技艺带到更多城市、更多国家和地区。”谈及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方清亮充满信心又充满期待,“希望传拓技艺早日走进中小学课堂,希望开展网络教学,让人们拿着手机就能欣赏南阳汉画,了解和学习传拓技艺”。方清亮说着,指了指堆在传习所墙边的一摞从旧家具上拆下来的木雕,这是他刚从重庆收藏来的。“以后非遗进校园,拿着这些木雕就轻便多了,到时候每人一个,让他们边听边实践,效果肯定好。”


IMG_9092(1).jpg

传拓

IMG_9064.jpg

讲述《鹤家欢》

IMG_9038(1).jpg

讲述《太平有象》

IMG_9103(1).jpg

与何老太回忆收藏保护香炉的往事

公孙龙.jpg

《公孙龙》拓片

汉龙王.jpg

《汉龙王》拓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