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一个人、一条船、一辆摩托车,他坚守邮路24年,架起了库区人民与外界联系的桥梁——38.4万公里!崎岖山水路上的“鸿雁”情
作者:  张玲


本报记者 张玲 通讯员 刘力扬 文/

一个人、一条船、一辆摩托车,搭起了丹江口水库曲折孤寂的水上邮路;一封信、一颗心、一份报纸,架起了库区人民与外界联系的桥梁; 一条路、一生情、一辈子,用责任和热爱践行人民邮政为人民的使命宗旨,守护着库区人民的美好生活。

他,就是淅川县邮政分公司老城支局邮递员石新国。 今年48岁的石新国,自1999年加入“邮政”以来,已在这片土地上奔走了24年,他每天行程50余公里,累计行程38.4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9.6圈。129日,记者跟随库区“鸿雁”石新国感受他送邮路上的温暖与坚守。

 

坚守一条路,坚持一件事

地处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丹江口水库北岸上游,这里既是库区,又是山区,蜿蜒的山水之路成为库区百姓与外界联系的重要通道。

    石新国负责老城镇20个行政村、180个村民小组的投递任务,与其他邮递员不同,每天除了骑摩托车翻山、乘船渡河、还徒步爬坡。由于投递路途较远且艰辛,工作环境较差,枯燥与寂寞相伴,这条艰辛的邮路让许多人望而却步。在石新国上岗之前,先后有几名邮递员因为这条邮路的路线较长、村落分散,都干不了几天就不干了。

在库区土生土长的石新国,深知这里的乡亲们离不开邮路。1999年,他接手了老城邮政支局的这条邮路的重担,成为孤寂的库区邮路中唯一的邮递员,在这条山水交织、周而复始的邮路上,一走就是24年。

踩着冰霜、踏着积雪,披着风雨、顶着烈日24年如一日,将丹江口库区人民视为亲人,用忠诚和热爱、责任和担当,在山区水路架起一座为民服务的连心桥。

 

只要有人在,邮件就要送达

石新国每天早上6时许就从家里出发,骑着摩托车赶到工作岗位,分拣一天需要投递的包裹和邮件。一天投递下来,最少需要走50公里的路

那时候可真难啊。”回忆往昔,石新国动容地对记者说,起初,山上还没修路,靠自行车投递,逢上连绵雨天,背负百斤重邮件,扛起自行车,深一脚浅一脚地跋涉在崎岖难行的山路上,危险难走,往往回到家已是夜晚。投递途中饿了啃方便面,渴了喝几口泉水更是家常便饭。

不平坦的山路、孤寂的水路困难重重,但石新国心里明白这邮袋里装着的是报刊和信件,可身上背着的是远处等待和期盼。20多年来,石新国把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满足人民群众通信需要,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宝贵。

最艰难的是冬天投递,水面经常是北风呼啸。”石新国告诉记者,对往返于水库投递,感受最深的是大雾、冰窟窿和呼啸的北风。一次,他掉进冰窟窿,拼尽全力自救。邮件完好无损,而他全身都湿透了,湿衣服紧紧粘在他的身上,结出一层冰,就像穿着冰雪铠甲一样,但他从未因此打退堂鼓,却咬牙坚持把邮件送完。 石新国总是说:“只要有人在,邮件就要送达。但是乡亲们需要我,这点苦算什么。”


邮件似生命,家书抵万金

石新国还记得,去年春节前夕,有一封收件人为“官福山郭春娥”的邮件,石新国在附近街道反复询问无果后,又在官福山上挨家挨户打听。功夫不负有心人,当他把信送到郭春娥手里时,郭春娥激动地连声道谢,这可是多年未曾见面的弟弟来的信。

“虽然费尽周折,但看到用户收到邮件时高兴的样子,我也感受到一份喜悦。”石新国说按规定,如果因地址、姓名不详等原因导致两次投递不成功的“死信”,可作退回处理。石新国却有些“固执”,从不退信。他说:“一封信、一颗心,退一封信,如退一颗心,怎能一退了之?那信封里装的可能是非常重要的通知,或是满载亲情的家书,有道是‘邮件似生命,家书抵万金’。”

对石新国来说,每封信都是一个嘱托,每个邮件都是一份信任,把信件准确及时送达,是他的使命。24年来,他累计“死信活投”1000多封,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起误投、漏投现象,也没有受到用户一次投诉,总是出色的完成投递工作任务,多次被淅川邮政评为先进工作者。


库区邮路,是一生的路

初冬时节,石新国投递沿线的丹江库区风光旖旎,烟波浩渺,美不胜收,一艘载着十几件包裹的快递小船驶过,惊起几只水鸟,水面泛起阵阵涟漪。然而,石新国紧紧怀抱邮包,目光坚定而温和,无心暇顾周围美景。对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石新国来说,这里的山水不再是风景,而是及时准确地每封信、每张报纸和每件捎带的东西送到乡亲们手里。

随着小船行驶到对岸,武贾州村村干部全建红,已在此等候,一路帮他提着行李,有说有笑向村民家里走去。石新国的这一趟,不仅带来了党报党刊,还有包裹,更多的是帮乡亲们捎的盐、米、油等生活用品。

“大哥,这是给你捎的盐和油。”“谢谢小石,昨天给你说的,今天快就送来了啦。”武贾州村村民贾建忠听到石新国的声音,高兴地出来迎接。乡亲们缺啥少啥,只要打个电话,他就捎过去。

走一趟邮路并不难,难的是20多年的风雨兼程。多年来,石新国为乡亲们捎带了多少东西,自己都记不清了,但乡亲们却一一记着。现在,快递行业更发达了,包裹种类越来越多,只要是库区村民的包裹,石新国都负责投递到村民手中。

   “我对这份工作有感情,只要乡亲们需要我,这份工作需要我,我就会一直干下去。”采访结束时,石新国坚定地说。“库区邮路,是我一生的路。”

蜿蜒山路上,与孤寂相伴

一条船,为库区群众带去与外界的联系

为乡村带来日用品

微信图片_20231128164407.jpg

摩托车上,为库区群众送喜悦”

微信图片_20231128164403.jpg

库区邮路,是他一生的路

分发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