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曾碧娟
陆游在《吕居仁集序》中说:“宋兴,诸儒相望,有出汉唐之上者”。 宋朝文化是中国文化历史中的丰盛时期,文史哲理,艺术、科学领域硕果累累。有宋一代,名人辈出。如何在浩若烟海的宋代文献资料中撷取亮点和精华阅读、学习----我市作家郭国谦所著《宋人笔记选读》给快节奏的当代人送上了最便捷的选择。
12月9日,由大文化研究院主办的郭国谦《宋人笔记选读》作品研讨暨新书发布会在南阳举行,发布会由著名作家、南阳市人大原主任、南阳大文化研究院院长李天岑主持,秦俊、廖华歌、关玉国、殷德杰、张兼维等诸多南阳文艺、出版界专家学者参会。
郭国谦系南阳市卧龙区人,曾在司法机关工作多年,2022年2月以一级高级检察官退休。《宋人笔记选读》是他精读《东坡志林》《梦溪笔谈》等7部宋人笔记之后的所思所感,共分七个章节、336篇目录,内容集中在朝廷故实、名人轶事、风土人情、戏谑谐谈等方面,每则笔记原文均附有词句注解、白话译文和感想体会。
在当天的研讨会,与会者从不同角度对《宋人笔记选读》进行了点评,一致肯定该书是一本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好书。南阳市新华书店将全面上架该书。
著名作家、南阳市人大原常务副主任秦俊说,《宋人笔记选读》封面设计古朴大方,古色古香,字体舒适,印刷精良----本书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充分说明了该书的品质,读这本书不仅增长知识,还能教会你为人处世,读了是一种享受。听说作者写了一年,大大小小修改一起用了三年,作者自己认为非常慢,但其实已经很快了。作为一个写历史小说的作家,他深深知道,《宋人笔记选读》上下两卷,共97万字,如此大的体量,如此广泛的内容以及需要考据的知识,作者是需要废寝忘食,日夜笔耕才能完成的。
河南省委党校《学习论坛》编辑部主任薛瑞汉认为《宋人笔记选读》体例更为纯粹,创作视域由注重志怪传奇转向日常、当下。笔记作者以亲闻亲见的资料来源,记录日常生活、发现生活情趣、品藻身边人物在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生境遇的广阔性和丰富性上,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笔记作品。二是内容非常丰富,涉及政治、经济、科学、工艺、语言、文物等众多方面,甚至包括花木鸟鲁饮食起居、风俗等,可以成为后人研究宋代历史必读的参考资料。三是有较高界想价值。 宋人笔记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笔记绝大多数“出士大夫手”,备考的苦读、官场的历练,都使他们别具才学识见、胸怀气度与人格品味。 《宋人笔记选读》节选的笔记所喻示的道理、颂扬的品格、鞭挞的丑恶、讲解的知识等,和现在的人们都有较为直接的联系,其有较高的思想价值。
市人社局原局长、南阳大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张书报认为 ,《宋人笔记选读》将我们和千年前宋代的大家们拉到一起,零距离去感受他们的魅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宋代文人是一道丰碑,他们的思想穿越时空弥足珍贵。 本书用古代文人思想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将古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等为我们建立了通俗易懂的对接,为今人尤其是为政为官的人提供了一面镜子。 作者通过本书给现在的人,尤其是现在的干部树立了榜样。
市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南阳大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闫天三说, 《宋人笔记选读》一书文化底蕴深厚,语言生动鲜活,历史知识丰富,他于书中吸收了很多的滋养。另外,作者不辞劳苦,严谨求学的态度让人钦佩。 文化是个传承状态。作者为书中一篇短文可以参考对比三个乃至更多版本,这种求证求实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那种历经三年,无数次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修改, 反映了作者的修身之道、治学之道,处世之道。
南阳日报社原党委书记、社长关玉国表示,此书是一部传承之述、学问之著、创新之作、齐家之训和人生之铭。读《宋人笔记选读》,穿越时空,与124人(有名有姓)前人对话,拜其为师。能够提升品位,精神慰藉;增长才干,愉悦情趣;识人辩物,洞悉至理;增进阅读,丰富阅历。
通览全书,顿有三叹,一是惊叹于著作之巨、选材之精,二是感叹于人生之勤、精神之佳;三是赞叹于学问之深、受益之大。
著名作家、市文联原主席廖华歌说, 作者要在普遍阅读的基础上,选出三百多篇精读并阐发心得体会的鸿篇,是艰巨且令人惊叹的浩大工程,对此充满深深的钦佩和敬意。在中国古代,笔记是常用的一种文体,主要特点是日常、博杂与意趣,不拘形式,读来生动亲切,从中可窥视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情形,对我们了解宋代社会现实及世相百态大有帮助。
这是一本完全可以放在桌前、枕边的书,时常读读想想大有教益;是应做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的书,它的意义不言而喻。我想说的是,我更看重作者的“一时谬想”。所为“谬想”,这当然是作者一贯为人为文谦逊低调所语――其实,这是他深刻的沉思和感悟,是他审美和对终极价值的考量,因之,这个才是弥足珍贵的。作者每每在发思古之幽情的同时,更是对人生世
管窥宋朝精彩 妙解传统文化 郭国谦《宋人笔记选读》作品研讨暨新书发布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