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帮忙12.6)这个冬天如何守护呼吸道健康
作者:  王蕾

肺炎支原体、流感等叠加感染,医院呼吸科儿科迎就诊高峰——

这个冬天如何守护呼吸道健康

本报记者 王蕾

发烧一直不退,一拍CT发现肺部感染变白了;

咳嗽不止,用药后刚好没几天,又开始反复;

支原体肺炎还没痊愈,又感染了流感……

今年冬季,和寒潮一起到来的,还有多种呼吸道病原体的流行小高峰。近日记者走访我市多家医院发现呼吸科和儿科的就诊量较往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1月底也发声表示,“今冬明春我国可能面临新冠、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等多种呼吸道疾病叠加流行的局面。”

那么,目前我市的呼吸道感染患病情况如何,面对叠加多变的流行高峰,市民如何做好自我防护和辨症诊治,126日,记者走访市医院,听听呼吸科专家怎么说。

叠加感染,病程较长

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咳嗽、嗓子疼、发热、肌肉酸困……是得了流感,还是感染了支原体肺炎,还有市民甚至觉得自己又“阳”了,到底如何辨认?

市中医院呼吸科专家、主任医师庞建国表示,“流感一般上来都是中高热、起病急骤,而肺炎支原体也伴有发热,但以剧烈咳嗽为主,包括新冠在内,其实它们症状区别不明显,都易集体发病、传播迅速,最保险的办法就是及时到正规医院辨症就医。”

10月份以来就诊的患者多以肺炎支原体感染居多,进入11月份流感患者开始增多,这两天叠加感染的病患较多,比如之前的咳嗽是感染了肺炎支原体,还没好利索,又感染了流感开始流鼻涕,所以今年冬季呼吸道疾病的病程较平时要长。”庞建国说,这个季节的发病人群以婴幼儿、青少年为主,年龄较大有一定呼吸类基础病的老人也要多注意。

及时就医,辨症用药

“今年的就诊人数较往年明显增多。11月份我所在的一个门诊呼吸道感染患者有300人左右。”庞建国提醒市民,发现自己或家人有呼吸道不适的症状,一定及时就医,患病初期只要辨症准确,用药恰当,三两服中药就能有效拦截。

“儿科的情况较往年同期而言,呼吁道感染人数较多。儿科门诊一天的接诊量就达到300多人。”市中医院儿童医院院长申广生表示,今年是支原体、流感、腺病毒等多重病毒袭击,孩子们容易反复发烧,家人也可能被感染,一般病程痊愈需要二到四周。

申广生说,目前支原体感染比较普遍,传染性强,传统的抗支原体药物(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耐药率高甲流的传播也非常快,筛查有限,所以很多孩子和家长没有及时用上抗流感药物,导致高热反复、咳嗽剧烈、咽痛难忍、浑身乏力等症状。他表示,及时就医很重要,市民切勿自行购药用药,以免起到反作用,耽误病情或加重病症。

防寒保暖,避免熬夜

圣训有言“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黄帝内经》有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足了,自然少生病。

“冬季,是封藏之期。”庞建国建议,市民朋友在这个气温较低的季节,注意保暖防寒,不要过度熬夜,尤其是一些年轻人不要无节制地玩手机,避免伤精伤神。另外可以适当进补,为身体储存能量。

“目前,通过到医院就诊的呼吸道疾病患者人数看,整体发病率在逐渐下降,说明大家的防护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庞建国说,现在人们的体质多为虚实水火交杂,市民可以在家里备一些小柴胡颗粒、荆防颗粒等。

“除了中西医治疗,假如有的孩子服药有困难,也可以选取外治的办法,如针对发热,有推拿退热、耳尖少商穴放血疗法、中药泡脚或灌肠等方法,有效解决难题,减少输液的痛苦。针对剧烈咳嗽,开发有刮痧、推拿、学位贴敷等方法,针对慢性咳嗽,有各种中药膏方可选择。”申广生说,现在的健康理念是未病先防,还希望大家都能养成良好的饮食出行习惯,出门戴口罩,少去人员聚集的地方,家庭学校做到勤洗手多通风。


【党媒帮你问】

道路通宵施工是否符合规定

控制噪音优化施工方案

    市民吴先生咨询,市城区申伯大道最近一直通宵施工,对附近居民带来一定影响,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市住建局:申伯大道建设是我市重点工程,为加快工程进度,尽量减少对市民的干扰,已通过市政府相关部门批准,进行24小时不间断施工。市住建局已再次责成施工单位优化调整施工组织设计,严格按照规范标准控制施工噪音,避免夜间施工噪音较大工序。给市民创造更好的出行条件,带来长久便利。


邓禹路自信臣路至京宛大道段

正在研究论证修建

    市民李先生咨询,市城区邓禹路自信臣路至京宛大道段,不知何时能提上日程,尽快贯通。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道路交通系统规划,邓禹路为城市主干道,规划红线宽度为60米,目前自滨河大道至信臣路段已贯通,信臣路至京宛大道段因涉及信臣路以北十里庙遗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会同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及市住建局等相关部门,进行研究论证。


门诊放化疗

治疗限额标准每月600元

    市民宋先生咨询,其妻子患宫颈癌,正在北京某医院治疗,治疗方案为同步放化疗,因全国门诊慢特病政策,只能在门诊看病,但是,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每个月的报销额度只有600元,是否合理。

    市医疗保障局:按照《南阳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性病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二条 “门诊慢性病不设起付标准,按照65%的比例报销,实行定点治疗、限额管理”的规定,门诊慢性病恶性肿瘤病种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限额标准为600元/月。按照宛医保经办〔2021〕19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南阳市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定药品和重特大疾病用药管理的通  知》、(豫医保〔2021〕1号)《河南省医疗保障局关于调整河南省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定药品范围的通知》和(豫医保中心〔2021〕17号)《河南省医疗保障服务中心关于进一步规范河南省省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定药品和重特大疾病用药管理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我市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定药品和重特大疾病用药(以下简称“特药”)管理,将2021年国家谈判药品度普利尤单抗等30种药品,及伊马替尼等63种原有“特药”纳入支付范围,对国家调整奥希替尼等5种药品限定支付范围的,相应调整我市限定支付范围。宋先生妻子所患的宫颈癌治疗方案是门诊放化疗,不符合现有政策门诊重特大疾病及门诊“特药”的限定支付范围。


【接诉即办】

噪音夜间扰民

加强防噪降噪措施

    唐河县童女士反映,唐河滨河路大唐中央社区东门口某音乐餐厅整夜K歌,影响附近居民正常休息。

    唐河县泗洲街道了解到情况后,立即组织环保所、文旅办,协调城管中队对该服务场所进行联合执法检查,要求该场所经营者在营业时间(当日17 时至次日2时,特别是22时后)采取防噪降噪措施,减少对周边的影响,并做好四邻友善工作。下一步将持续跟进监督该场所整改情况,对整改不到位和拒不整改的将移交城管部门行政处置。


停水影响生活

全力抢修恢复供水

    一市民反映,宛城区文明南街某单位家属院,近期断断续续出现短暂停水状态,并且没有发消息预先通知,给居民日常生活带来困扰。

    宛城区仲景街道工作人员到达现场察看,发现是申伯大道施工导致供水管网被挖断,致使短暂停水,经水务部门全力抢修,现已完成管线修复,该小区已回复正常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