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廖涛 通讯员 马珂
南召县四棵树乡高峰庵村退伍军人赵朝魁,早年间一直在家务农,收入来源单一,家庭经济拮据。五朵山景区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实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改革,赵朝魁顺应形势把家里闲置的1.5亩土地流转给五朵山旅游公司,每年获得分红2000元。经村里合作社引荐赵朝魁成为五朵山旅游公司船务工,从最初临时工变成公司正式员工,年工资收入50000元,妻子在景区农家乐务工,年收入30000元,5年内家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村里勤劳致富的标兵。
赵朝魁发家致富得益于南召县推行“三变三增”改革,他尝到农村改革中的甜头和改革释放出来的“红利”,对幸福生活充满信心和充满憧憬。
高峰庵村位于南召县五朵山景区腹地,依托五朵山景区发展高端民宿、农家乐,形成了“景带村、村兴景、景村共荣”的发展格局。每逢节假日或周末,外地游客纷纷在网上预订民宿房间,森林康养民宿入驻率到达95%,出现“一房难求”的现象。2022年,高峰庵村荣获“河南省首批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称号,蓼花汀民宿被评为“河南省5A级民宿”五朵山景区民宿在热点民宿排行榜上位列全国第26位,在华中地区、河南地区排名均居第1名。
“高峰庵村景色秀丽,环境清幽,林木丰郁,非常适合居住。我们深挖资源优势,探索文旅融合发展路子,致力于发展精品民宿集群,民宿项目开业至今,不断吸引外地游客入住游览消费,目前旺季(周末和节假日)入住率达到95%以上,平均房价在1000元/间;淡季入住率达到70%以上,平均房价在600元/间。”南召县四棵树乡高峰庵村党总支部书记赵春生一脸自豪地向大家介绍道,“近几年来,高峰庵村观光旅游综合收入屡创新高,2022年村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游客观光附加值为当地农民增收达100多万元,解决了一大批农村留守、闲散劳动在家门口就业,群众增收有了稳定的来源,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南召县五朵山景区周边8个行政村党支部牵头,成立村集体合作社,整合不耕种闲置土地92亩、闲置房产53处、林地荒山1506亩,形成村集体可开发资源,村集体合作社利用农民合作社投资,依据五朵山景区文旅康养发展总体规划,策划、设计、建设高端民宿项目形成可经营性资产,委托五朵山旅游景区运营获得租赁收益,实现资源变资产。
南召县四棵树乡政府引导成立利众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五朵山景区巨大的经济实力和丰富的管理经验,通过整合农民信用,五朵山景区为有信用且自愿参与文旅产业发展的149户农民提供信用担保,让地方金融机构对农民授信并发放贷款1725万元,农民把获批贷款作为股金投入到农民合作社,合作社把资金投入到村集体选定的文旅产业建设项目,获取项目经营收益分红,实现资金变股金。农民通过五朵山景区增信、担保把获得的贷款资金作为股金投入到农民合作社,并从合作社投资收益中获得分红,成为股民。景区为入股农民以协议约定保底分红的形式让农民实现“借鸡生蛋”。
围绕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南召县打造五朵山民宿集群,五朵山景区周边村民可以“资金入股”,由农民变成了股民,从而获得入股盈利分红,493户群众年获700元至3500元分红收益;38户群众通过资源整合,每年获得1500元至8000元的资源租赁收益;五朵山景区安排86户群众景区长期务工,安置建筑用工56人,临时性用工数千人,每户年均增加劳务收入约3万元,景区周边群众通过实“股金分红+资源租赁+劳务收入”三种渠道增收,通过“三变”改革有效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
近3年来,南召县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上,以“党委+合作社+农户+公司”的组织形式,采取党建引领、政府引导、村集体带动、农民参与、龙头企业产业植入、市场化运作的方法,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以文旅融合为突破点,以政治引领为贯穿线,以全域振兴为工作面,在四棵树乡创新实施“三变三增”模式,即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实现“村集体资产增值、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增收”的“三增”目标,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南召县加快建设五朵山景区民宿集群和高峰庵村原乡康养民宿建设项目,以不同的主题满足消费者的各类需求;项目建成后,景区2个中心村村集体资产分别达到1100万元和1000万元,当年分别取得分红净收益11万元和10万元,村集体可运营资产分别净增110万元和100万元,净资产均突破100万元,带动全乡25个行政村,每年分别增加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0万元以上,为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