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名品】南阳黄牛牵好“牛鼻子” 擦亮国字号
作者:  李辉

【南阳名品】南阳黄牛

牵好“牛鼻子” 擦亮国字号

本报记者 李辉 /

南阳牛,全国五大优良黄牛品种之一,南阳市郊区、唐河、邓州等为主要产区,许昌、驻马店、漯河等地也有分布。南阳牛体躯高大、肌肉发达,肉质细嫩、味美可口,且皮薄富有弹性,也是制革工业的上等原料。2006年,南阳牛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2010年,“南阳黄牛”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完成集体商标注册。

南阳牛有黄、红、草白三种,以深浅不等的黄色为最多,公牛最大体重可达1000公斤。南阳有2000多年养牛历史传统,春秋时期已进入了舍饲、圈养阶段,据记载,秦国名相百里奚就善于养牛,他落魄时期,谋生的主要手段就是在南阳城西麒麟岗养牛。南阳牛盛产于南阳盆地,既得益于南阳盆地唐、白河流域特有的生态区位和自然资源先天优势,也与南阳人民的辛勤培育密不可分。

“我市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建立了全国第一个黄牛繁育及科研机构,开展对南阳牛的系统选育和科学研究工作;制订并颁布实施了《南阳牛》国家标准;首次提出把南阳牛培育成国内第一个专门化肉牛品种,填补了我国肉牛品种空白。”1127日,南阳市农业农村局畜牧科科长刘德奇向记者介绍,南阳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长,非常适宜黄牛生长,近年来,我市通过专业的队伍,不断进行科技创新、标准化建设、知识产权保护,有力地促进了南阳牛的育种进程和产业开发,今年7月份,在广州、深圳举行的南阳名优产品产销对接会上,南阳黄牛签下7.2亿元订单,成为当时最亮眼的名优产品。

目前,我市拥有9个省级粮改饲试点县、8个养牛大县培育县,肉牛饲养量和牛肉产量保持全省第一,均占全省的1/5以上,唐河县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基础母牛扩群提质项目县,邓州市被确定为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县推进项目县。我市拥有三色鸽、盛全农牧等2个国家级休闲观光牧场,南阳市雅民农牧、河南盛全农牧等4个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

“我市牛常年存栏80万头、出栏50多万头,牛肉产量7.68万吨,牛产业产值67亿元。现在,越来越多的养殖场引入智能设备和互联网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成本、优化管理,实现3名工人便可完成5000头肉牛的日粮供给。”刘德奇介绍,针对养殖用地短缺等对产业的制约发展,我市正在积极探索养殖新模式,在卧龙区创造了“楼房养牛”新型养殖模式,比常规牛舍节约70%用地,而且具有保暖通风、干净卫生、粪污集中处理、人工管理成本降低等优势。

养牛行业不是短期就能见到效益的,针对牛产业发展存在的贷款难、融资贵等问题,市农业农村局积极对接省农担公司南阳市分公司,联合农发行、中国银行等金融部门,协同解决贷款难题,截至20238月,已为6134户两牛养殖户提供担保授信6.01亿元。

牛产业作为现代农业和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对于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扩大牛羊肉和奶业生产”,《河南省“十四五”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要实施牛产业振兴工程。南阳市政府于20225月印发的《关于支持牛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将南阳市打造成全国重要的牛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力争到2025年,全市牛存栏数量达到100万头,牛产业一产产值达到100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达到600亿元。全市牛产业正在迎着政策东风向高质量发展阔步迈进,南阳黄牛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体躯高大、肌肉发达的南阳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