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商南阳考察)千帆竞发立潮头 乘势而上谱新篇 ——南阳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作者:  陈琼


本报记者陈琼


这是一幅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壮阔画卷——行走在南阳大地,一个个重大项目以只争朝夕的干劲全线发力,一项项重点工程以争分夺秒的拼劲提速冲刺,营商环境持续向优干部作风持续转变,共同汇聚起加快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磅礴力量。

这是一份凝聚心血、浸透汗水的靓丽答卷——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增长4.9%、全省第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7%、全省第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全省第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3%、全省第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8%、全省第4;税收收入增长7.5%、全省第3

夯实底盘,展现“稳”的发展动力。南阳紧扣“三区一中心一高地”战略定位,牢记嘱托、感恩奋进,高效闭环、突破争先,强力推进“一二三六十”工作布局,大力发扬“四敢”精神,时刻践行“四个极限”,全力以赴拼经济、拼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稳居全省第一方阵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全面起势。

产业兴旺起高峰

从仅有头发丝三分之一细的钻针,到世界产量最大的人工钻石,从全球智慧化养猪典范的牧原集团,到迈向中国光学第一品牌的中光学集团……南阳,这座全国、全省重要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更具影响的国家创新型城市正加速崛起

产业兴则经济强产业优则动能足。南阳聚焦优中培新、有中育新、无中生有,深入实施“5+N”千百亿产业集群培育计划、制造业发展553工程,大抓产业、抓大产业,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打造全省、全国乃至全球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龙头带动,发展强劲。牧原集团、龙成集团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西保集团、宛西制药、中源化学等10家企业进入河南民营企业100强。一批行业“小巨人”企业加快壮大,中光学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数码投影精密光学零部件供应商和全国最大的投影光学引擎与整机制造商,卧龙防爆拥有国内最大的防爆电气科研生产基地。南阳企业生产的胶印版材、人造金刚石、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汽车水泵、汽车排气管上榜第七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名单。

抓项目,大快投资。我市坚持项目为王,强力推进“三个一批”,实行重点项目“周例会、月签约、季集中开工、半年观摩、年终总评”工作制度,创新实施“八快两提”、重大项目联审联批等机制。1-9月,“三个一批”项目个数、投资额和“三率”稳居全省前列,全市1401个省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653亿元、占全年的99.3%省重点项目综合评价居全省第三

招商引资蓄足后劲完善招商引资工作信息收集分类处置反馈、项目签约落地研判、项目考核评价机制,持续招大引强、招新引特。先后赴大亚湾、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等地开展招商推介活动与中联重科、明阳集团、上海电气等大商名企成功签约1-9月全市新招引亿元以上项目985个,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2个、50亿元以上项目9个10亿元以上项目247个。

聚链成群稳企赋能我市下大气力培育优良产业生态,催生出一批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电子信息、生物产业、新型建材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形成,光电产业园、电驱防爆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目前,绿色食品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19.5亿元,力争全年突破1500亿

创新创造释放动能坚持育主体、建平台、优生态、聚人才并举,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副中心城市建设“最大增量”6家院士工作站落户南阳,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00家,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8家,高新技术企业达353家,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60%以上,南阳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

优无止境“营”未来

走进宽敞整洁的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秩序井然、服务高效,“与过去比,办事方便多了。”这是前来办事群众的普遍感受。

“南阳尊企重企优企富企氛围浓厚,打造了一流环境、金牌服务的城市品牌……”7月21日举办的企业家节上,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省企业联合会会长梁铁山等高度肯定南阳营商环境。

哪里营商环境好,项目、人才就往哪里走,资金就往哪里流。

我市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全市高质量、高效率跨越发展的“一号工程”,强力实施全国一流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南阳成为过去两年全省营商环境改善最大、进步最快的地市。

“全科无差别受理”特色政务服务模式,被确定为全省唯一一个市级大厅“综合窗口”运行试点;全省首家实现政府采购“一键式”电子归档,创新推出政府采购信用管理系统,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不动产登记实现115项业务在1个工作日办结,达到全国最优;全省率先出台《南阳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4月份全国261个地级市信用监测排名中,南阳跃至全国第三、全省第一……

枝繁巢暖引凤栖,海纳百川迎客来。今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20.9万户总量达104.5万户,成为全省继郑州市后第二个存续市场主体突破百万的地级市

亮眼成绩背后,是市委、市政府持续推进“观念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补齐干部队伍观念落后、能力欠缺、作风不实短板,破解发展难题的不懈努力和生动实践。

我市严格落实“13710”工作制度,大抓、快抓、狠抓落实,深入开展“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和“副局长、科(股)长”中梗阻现象专项治理,引导全市上下大转观念、大提效能、大促发展。随着“群众评”“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讨论、“查堵点、破难题、建机制、快落实”专题活动营商环境“体验官”活动等接续展开,“转作风、提效能、促发展”的成效不断凸显,全市政务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从曾经的营商环境不优,到广大干部向先进看齐、与一流对标,逢一必争、逢冠必夺,全力跑出优化营商环境“加速度”。从每月16日设立为企业服务日,到企业服务中心成立,再到举办“畅聊早餐会”……“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南阳新标识”,已成为南阳所有干部的共识。

放眼南阳大地,各级党员干部大力弘扬六心服企精神,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在省率先实现企业包联全覆盖,南阳市包联干部达到5.4万人,包联覆盖全市企业类市场主体。今年共收集问题5142件、解决5112件,办结率99.4%累计为中小企业贷款646.4亿元。

生态筑底绿意浓

蓝天白云下,南水北调渠首大坝巍峨矗立,一渠清水如一条玉练,在阳光下折射出钻石般璀璨的光芒,一路奔腾,向北而去。

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以来,水源地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标准,已累计向首都、向沿线安全送水超600亿立方米。

绿色,是南阳最鲜明的底色;生态,是南阳最厚实的家底。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水缸”和“水龙头”所在地,南阳把守好“国之大者”作为第一责任,以高效生态经济为引领,全域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宜居家园,在履行生态责任、挖掘生态潜力、彰显生态价值的路径突破中,使经济的突飞猛进和生态的“只此青绿”相得益彰。

我市持续开展南水北调生态环保专项行动,累计拆除库区违建16.8万平方米,恢复有效库容530万立方米,复绿库岸面积38.2万平方米以国土绿化试点示范、国储林项目建设和石漠化治理三大工程为重点,开展大规模造林绿化全市森林面积达到146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0.51%,森林蓄积量达到4083万立方米,造林总量连年位居河南省首位。

底色更绿,环境更优。南阳开展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三年行动计划,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持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居全省前列,32个国省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为93.8%白河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稳步恢复,金雕、黑鹳等珍稀鸟种从“稀客”变为“常客”,286种鸟类在南阳繁衍生息。

同时,我市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打通两山转化通道颁布实施河南首部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性法规《南阳市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跻身联合国“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

一朵花、一株草,摇身一变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法宝”南阳月季发展面积达15.5万余亩,出口量占全国的70%,苗木供应量占国内市场的80%,是全国最大的月季苗木繁育基地;艾草种植面积30万亩,产值达130余亿元,产品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美丽风景”正在变身“美丽经济”,“绿水青山”正在变为“金山银山”。

田畴沃野绘新景

眼下,南阳万顷沃野到处激荡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澎湃春潮,农业产业园内无公害蔬菜新鲜娇嫩,标准化现代养殖基地里的生猪、牛等供不应求,集观光、农事体验、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园内游人如织。

被誉为“中州粮仓”的南阳自觉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坚决守牢耕地红线,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智慧农机发展、农业科技人员培育,推广良种良法,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905万亩,粮食面积稳定在1900万亩以上,2022年全市粮食总产量143.3亿斤、实现“十九连丰”。

聚焦生猪稳产保供,依托牧原集团,建设集饲料加工、生猪育种、生猪养殖、屠宰加工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2022年牧原集团生猪出栏6120.1万头,成为全球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2022年全市肉蛋奶总产量135.4万吨、占全省的10.22%,肉食品产业链产值606.3亿元、同比增长20.24%。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南阳持续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依托仲景、福森等龙头企业,培育壮大花、药、果、菌、茶等优势产业集群,探索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园,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数据显示,全市发展花卉苗木58万亩、中药材190万亩、优质水果58.5万亩、食用菌5.1亿袋、茶叶24.5万亩;以牧原集团、想念面业等为龙头的八大产业集群77家重点企业销售总收入达1344.88亿元、增长45.3%,30个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销售总收入达1494.75亿元,增长10.1%;新创建4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4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8个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我市还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扎实开展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新创建“美丽小镇”24个、“四美乡村”269个、“五美庭院”10.2万户2023年上半年人居环境考核排名全省第三

风正时济,自当破浪前行;任重道远,更需快马加鞭。对标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美好蓝图,全市上下勠力同心、拼搏进取,以实干兴业铸就新时代的南阳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