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园定 百业兴
全媒体记者左力 左力
"留住一个妈、守住一个家、鼓起了钱袋子、全家乐开花"。
"上面的标语就是我们这个产业园的真实情况,这里面可是留住了太多宝妈,顾家就业两不误。"11月3日,唐河县东王集乡乡村振兴产业园内的天诚制衣有限公司厂房里,40多位宝妈正在用缝纫机加工一件件畅销海外的衣物,站在厂房门前,园区办主任王家遂指着贴在墙上的红色横幅说。
临近中午,王集村村民李玉阁起身离开工位,准备步行3公里回家给孩子做饭。如果太忙,她会把孩子接到园区吃饭,孩子来园区吃饭免费。
规划科学、布局合理、配套完善、发展强劲,在唐河,让村民全家乐开花的乡村振兴产业园一共有19个。
在城郊乡乡村振兴产业园,河南千玉今野食品有限公司充分借助当地红薯种植优势,围绕红薯地上产业展开深加工,让农户亩均增收3500元。
在昝岗乡乡村振兴产业园,服务中心积极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为南阳芃麦集团、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提供强大原动力。
在大河屯镇乡村振兴产业园,引进的4家企业总投资1.6亿元,以租赁厂房、劳务用工等方式带动集体、群众增收,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
行走唐河乡镇,乡村振兴产业园内一片热闹景象。"一乡一园"的"唐河经验"赢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面临"工业基础薄弱、巩固脱贫成果后劲不足、乡镇财税收入有限、农民增收致富乏力"四大难题的唐河县,勇于破题,坚持问题导向,科学谋划,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产业振兴路子。
下好"先手棋"
乡镇经济崭露头角
在当前中国经济的大循环体系里,乡镇经济承担了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向下,可以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向上,可以推动我国的城镇化建设。
唐河县委书记贺迎说:"乡镇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活力,乡村振兴产业园的建设为产业发展、劳动力就近就业、集镇建设等提供了重要发展机遇。我们通过建立专班机制、督导机制和奖惩机制,做到点面结合筹措抓、部门联动合力抓,高位推进乡镇经济快速发展。"
唐河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11名处级干部参与,定期召开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研究解决产业园建设过程中的难点问题。由县乡村振兴局牵头,发改、财政、自然资源、招商等21个部门联动,定期调度、高效落实。
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每周专题研究产业园建设、每月听取工作汇报,督查局将产业园建设列为"13710"督查事项,定期对相关单位和乡镇下达督办通知,跟踪问效。
出台《乡村振兴产业园建设工作考评奖惩办法》,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考评、年考核,定期组织现场观摩评比,每季度拿出100万元奖励先进,年终总评另行重奖。
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班子成员分包产业园改造提升、企业招引、厂房建设等重点工作,全速推进产业园建设。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唐河县委副书记李培迁介绍说,通过19个乡村振兴产业园的辐射带动作用,唐河成功实现园区周边70个村集体经济增收超1000万元,乡镇财政普遍增收。全县初步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融合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作为首批乡村振兴示范园的创建乡镇,实践证明,这条路是行之有效的,我们有信心越办越好。"东王集乡乡长乔石说。
东王集乡乡村振兴产业园以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加工、铸造加工为主导产业,入驻天诚制衣有限公司、仲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炬唐新材料等企业18家,工业总产值3.1亿元,年纳税800余万元。
目前,唐河县19个乡村振兴产业园入驻企业111家,完成投资36亿元,总产值30亿元,就业4000余人。唐河县也被列为"2022年第二季度河南省改革典型案例"和2022年南阳市"十佳"改革典型案例。
当好"店小二"
乡村产业百花齐放
规划引领,试点先行;资源整合,保障破题。
唐河县乡村振兴局局长赵体峰说,通过全面整合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着力降低园区用电、物流和人力等要素成本,集中力量加快产业园建设,把园区培育成产业和生产要素聚集的新洼地。
走进昝岗乡乡村振兴产业园服务中心,公安、司法、财税、统计……8个服务窗口按照职能依次排开,每周二、周四集中办公,按照企业需求随叫随到。
在每个服务桌前,一张服务企业登记表将企业所涉及的有关诉求具体化,并给出承诺解决的时间和对接人员,让企业安心发展。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已经帮助企业解决土地、税收问题21个。
"有了服务中心的帮助,昝岗乡的营商环境变得更好,为我们公司二期项目标准化厂房建设的落地、入驻及投产提供了更多便利。"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杨书平说。
唐河县19个乡村振兴产业园均设立了服务中心,并与县政务服务中心联网,企业各项服务"乡内办、一站办"。健全领导分包、帮办代办等机制,为60家企业解决手续办理、土地、资金等难题128个。
在资金保障上,采取政策扶持、配套资金、项目倾斜等措施,统筹财政衔接资金、第三期整村推进PPP项目、标准化厂房专项债项目等资金近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