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柑橘飘香振兴路
全媒体记者申东
金秋时节,花果飘香。走进河南省淅川县仓房镇党子口村,远山,一片片柑橘林郁郁葱葱,一颗颗金黄的柑橘挂满枝头。近处,柑橘交易市场内热闹非凡,一辆辆货车整装待发,被橘农们挑拣、打包好的柑橘,将乘坐“专车”把甘甜送往全国。
“以往,想要卖上好价,就得走上30多公里的盘山路,把柑橘卖到湖北。”仓房镇党子口村民王新潮感慨道。“现在客商直接到家门口的市场来收果子,省事儿又挣钱。”
仓房镇地处秦岭余脉,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气候温和、雨水充足,十分适宜柑橘生长,也是远近闻名的“中原柑橘之乡”。但长期以来,受制于交通闭塞、品牌不精,虽有着40多年的产业发展史,柑橘致富带动效果却不明显。
“收成低了,果农的种植热情就不高,大多数村民纷纷外出打工,人走了,地也荒废着。”谈及过往,仓房镇凤凰山联合党总支书记李荣强唏嘘不已。
坐拥大好的绿水青山、特色产业,如何才能它们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坚实靠山?
“夯实产业基础,走精品化路线,才能把柑橘产业做大做强。”淅川县林果中心主任刘德伟目光坚定。
近年来,为推动柑橘传统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淅川县先后出台了《淅川县林果产业管理补助办法》《淅川县标准化示范园补助办法》,整合涉农统筹资金4500万元,重点支持林果产业发展,做到基地建在哪里,项目就跟进到哪里。
借着这股东风,仓房镇引进专业的农业科技公司,依托华中农大国家柑橘育种中心技术团队,建立了千亩果冻橙、葡萄柚新品种嫁接改良示范基地,带动村民实现产业提质升级。
“村民们在这除了能获得土地流转和基地务工的收入,县、乡、村、户四级技术明白人队伍,还会在每个柑橘管理时间节点,培训橘农剪枝、嫁接等关键技术,为未来自家的品种改良提供经验。”李荣强说道。
“以前一斤品质优异的柑橘也就能卖1块钱左右,如今改种的果冻橙、葡萄柚,一斤少说卖个7、8块,收益翻上了好几番。”村民张玉甫兴奋地说道,今年,他承包的20多亩柑橘收益涨了一大截。
品种改良只是第一步。如何最大程度提高柑橘效益,摆脱叫好不叫座的尴尬,三产融合发展是关键。
“依托独特自然环境和特殊区位优势,我们着力打造以自然生态与文化为主题,集康养旅游中心、星级酒店、生态景区、农产品开发和生产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业示范园。大力推进以柑橘为主的生态观光农业建设,通过开展春季‘橘香游’、秋季‘柑橘采摘节’、冬季柑橘培管体验等活动,吸引八方游客,使产业价值链条得到不断拓展。”仓房镇镇长肖扬说道。
同时,依托渠首、丹江、水源地等招牌效应,淅川县还创建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淅有山川”,借助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建设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让渠首林果通过网络走出淅川、走向全国,为群众增收致富铺平道路。
如今在淅川,一条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链条逐渐明晰。2023年仓房镇柑橘文化旅游节,“以橘为媒、文化搭台、旅游唱戏”,现场就订购柑橘4000万余万斤;北京新发地、郑州万邦、常州凌家塘等国内大型批发市场纷纷与淅川达成长期销售合作,淅川的柑橘、软籽石榴、杏李等成功入驻各类线上销售平台24个……
淅川:柑橘飘香振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