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强副中心代表在行动”之14
大山深处茱萸红
——记市人大代表侯庆峰
本报记者何新红文/图
市人大代表侯庆峰是仲景宛西制药中药材事业部工程师、总监,他与西峡山茱萸有着不解之缘。
2001年8月,侯庆峰从河南农大林学专业毕业生后,怀揣中药材种植梦想,来到了仲景宛西制药,从事中药材基地建设、管理和技术指导,这一干,就是22年。
仲景宛西制药在西峡建起的20万亩道地山茱萸标准化种植基地遍布5个乡镇30个村,为侯庆峰施展抱负、服务药农、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侯庆峰及其团队的细心管理和技术指导下,仅西峡山茱萸一项,不仅为仲景六味地黄丸、八味地黄丸系列产品提供了优质材源,还销往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和全国知名中药企业,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脱贫攻坚战期间,侯庆峰紧紧抓住仲景宛西制药参与“万企帮万村”活动机遇,聚焦中药材产业帮扶,为西峡县5个乡镇30个山茱萸基地村的300多个脱贫户持续实施免费提供种苗、化肥、农药、技术指导和高于市场价收购的“四免一高”政策,每年发放扶贫资金、乡村振兴基金280万元,让村民早日脱贫致富。
改良传统品种,培育新品种,不断提升山茱萸品质,一直是侯庆峰努力的方向。近年来,他带领团队,依托仲景宛西制药公司,与河南中医药大学开展合作,潜心科研攻关,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新品种宛中1号(石磙枣)终于培育成功,推广种植面积达到80%,科研成果被科技部授予科技进步三等奖。
“当代表,就要时刻心系人民,为民着想、为民解忧、为民办事。”面对肩负的代表使命,侯庆峰说。
侯庆峰当选南阳市第七届人大代表后,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关于南阳市中药材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建议很快得到了多部门的回应落实,为全市的优质中药材基地建设贡献了代表力量。今年春节前夕,带着人大代表的履职责任,侯庆峰来到太平镇东坪村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与村里共商发展山茱萸特色乡村旅游大事,并向村民们推广了山茱萸防冻液使用技术,为山茱萸来年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培育更多现代中药优质原料,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我将主动担当、不负重托,为推动企业高质量跨越发展,贡献出自己新的力量。”侯庆峰充满自信地说。
“建强副中心代表在行动”之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