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跑出招商“加速度”拼出项目“硬实力”
通讯员申东
“窑沟村城乡融合体项目,总投资1亿元,占地1500亩,主要建设娱乐、民宿、文教、康养等休闲娱乐设施,可实现年产值3000万元,解决就业100余人。”“眼镜全产业链生产销售,总投资3亿元,主要从事光学玻璃制造、真空镀膜加工等,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1亿元,提供就业岗位200个。”
开工项目看进度、投产项目看成效。11月15日,跟随淅川县招商引资项目观摩团行走在各个招商引资项目的建设工地、生产车间,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工人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处处彰显着淅川推动发展突围的坚定决心和澎湃动能。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淅川县既有特殊的区位、资源优势,也面临着基础薄弱、环保制约、交通瓶颈等发展挑战。近年来,淅川县坚持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一号工程”,牢固树立“一切为了淅川发展、一切为了企业盈利、一切为了弯道超车”的理念,以全员招商凝聚工作合力、链上招商推进集群发展、优化环境提升服务效能等实际举措,为全方位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添能蓄势。
全员招商,凝聚工作合力。县四大家主要领导主动谋划招商工作,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优质意向项目,紧盯“三类”500强、龙头企业,亲自带队对接洽谈,宣传推介淅川招商环境和比较优势,争取优质项目落户。积极开展“双月”招商大比拼,除了常规招商主体责任单位外,县处级领导全方位参与所分包的乡镇(街道)、县直单位的招商引资工作,“县四大办”、纪检、宣传等常委部门强势加入招商服务一线,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了县处级领导带头干、各主要单位齐上阵的招商引资体系,构建起全县招商“一盘棋”的大格局。同时,灵活运用叩门招商、以商引商、协会招商、驻地招商、节会招商等多种方式方法,先后赴北京、重庆、湖北等地组织参加各类招商推介活动8次,拜访“三类500强企业”3家,组织签约活动20余次。
精准招商,推进集群发展。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锚定现代中药、新型建材、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四大百亿产业集群,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依托淅减、福森、金阳等县内优势企业,先后引入新能源汽车变速箱及零配件生产基地建设、储能电池生产及光伏循环经济产业园、储能功能材料生产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户,实现了上下游企业就近配套、就近服务,持续强化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不断降低“链上”企业生产成本,逐步形成了上中下游产业衔接配套、大中小企业组合良好的产业发展格局。抢抓产业转移机遇,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组织伞产业招商小分队,赴杭州、绍兴、义乌等考察制伞企业10余次,先后承接引进了佳美伞具加工、淅利源汽车遮阳伞生产等伞产业项目,实现了从伞件零部件、半成品到成品的全工艺制造。
优化环境,提升服务效能。坚持招引与服务并重,全流程做好项目跟踪服务工作。建立重点项目工作台账,县委常委领导牵头上,要素保障单位负主责,按照“八快两提”工作要求,从项目开办、项目审批到竣工验收提供一站式全流程“代跑”“代办”服务。同时,深化营商环境“放管服效”改革,实施“六五四”改革创新,通过多规合一、多评合一、多审合一、多验合一、多证合一、多管合一的“六多合一”,减环节、减资料、减跑动、减时限、减成本的“五减”,让更多事项实现“四个一”,即一门全办、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贴心店小二”,让企业感受到“雪中送炭”“雨中打伞”的温暖。
拼搏实干是不断开创新辉煌的密钥。今年以来,淅川县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和产业发展的“主抓手”,狠抓重抓招商引资工作。1-9月份,已在市级平台集中签约年产6GWh储能电池生产线建设项目、磁悬浮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制造项目、云钻珠宝培育钻石建设等项目64个,招商引资绩效考评综合排名全市第一方阵。
淅川:跑出招商“加速度”拼出项目“硬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