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胡楚强 通讯员 周博
“新成立19个行业党委,新建立371个党组织,培育了9个省级示范点和31个市级示范点;10人以上新经济组织、30人以上新社会组织、排查出的新就业群体实现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两个覆盖’100%。”11月16日,记者从市委组织部获悉,全市“两新”组织“两个覆盖”百日攻坚交出靓丽答卷。
今年6月30日,我市召开“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推进会进行动员,“对标对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尤其是‘十三个坚持’,开展‘两新’组织‘两个覆盖’百日攻坚,严密党的组织体系,赋能高水平建强现代化省域副中心。”
开展排查摸底,突出一个“准”字;抓好“两个覆盖”巩固提升,突出一个“实”字;分类实施教育培训,突出一个“专”字;强化督导检查问责,突出一个“严”字;推进主题教育,突出一个“常”字……瞄准“两个覆盖”率不高这个共性难题,我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相统一,激活了“两新”组织党建“一池清水”。
发展天地阔,数据最有力。3个多月下来,全市分摸底排查、 集中覆盖、总结提升三个阶段,开展“两个覆盖”百日攻坚行动,狠下“三功”提质效。39名市厅级领导干部牵头,5.2万党员下沉18万家企业、商户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市县两级均成立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工委,点燃了“两新”组织“红色引擎”,汇聚了建强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滚滚热潮。
下真功摸清家底 绘出攻坚作战图
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指出,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把解决“有没有”问题与“强不强”问题结合起来,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将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的组织和人群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
把最活跃的组织和人群底数摸清,是开展百日攻坚大行动的基础工作。我市各地各部门按照取数、比对、筛核、分解、摸排“五步法”做深做细摸底工作,本着“‘两新’组织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到哪里,党的工作就有效开展到哪里”,列出了组建的任务清单,绘出攻坚作战图。
攻坚战一打响,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一级带着一级干。我市以全域党建为抓手,以“观念能力作风提升年”活动为契机,以“万人助万企”为载体,全市39名市厅级领导干部牵头,5.2万党员下沉18万家企业、商户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积极与有关职能部门沟通对接,指导“两个覆盖”组建帮建,在全省率先实现党员干部到“两新”组织市场主体包联全覆盖。
各级党委高度重视,迅速行动。西峡县找准工作突破口,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的“三找”活动,把党员找出来,建立外出务工党员“双重管理”介绍信制度,指导全县296个村(社区)党组织累计开展上门走访、电话问询1300余次,建立县内务工流动党员动态台账320余份,做深做细了全县非公企业、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的摸底工作。
全市上下层层整合力量,进农村、进社区、进园区、进单位,纷纷展开横到边、纵到底的拉网式调查。由市场监管部门给注册数、税务部门查运营数、人社部门核员工数,乡镇(街道)、园区统筹力量,通过比(比对工作台账)、问(发放调查问卷)、谈(集中交流座谈)、访(实地上门走访)等方式,逐个比对甄别,剔除有名无实的“空壳”组织、久不运转的“僵尸”组织和多重注册的“影子”组织;“一企一册”登记,切实做到了“四个搞清楚”。
大量游离视线、长期失联、偏僻零星的“两新”组织被逐一找到,一个不少地采集第一手资料;细化建立10人(含)以上和10人以下新经济组织、30人(含)以上和30人以下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等5本台账……全市各级组织部门、“两新”党工委派出大量工作人员开展摸底调研,比较准确地掌握了“两新”党建的大数据,对全市纳入攻坚对象的2504家非公企业、485个社会组织和212个新就业群体做到“知根知底”。
下苦功聚焦难点 打好组建关键战
在深入调研和系统分析之后,市委组织部和市委“两新”党工委把覆盖攻坚的重点任务锁定在10人(含)以上的新经济组织和从业30人以上的新社会组织以及徘徊于“两新”组织和村(社区)的流动党员及“隐形党员”、“口袋党员”。同时也发现,“小个专”领域以及个别“两新”组织存在“党员数量不足不能建、业主思想不通不愿建、缺人才没经验不会建”的“三大难”问题。
“坚持上下联动,提升‘两个覆盖’;坚持破局增效,激活发展动能;坚持典型培育,强化示范带动。”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要求,各级党组织要集中力量,精准发力,全力打好组建攻坚战。
在“两新”组织重点任务的覆盖上,市县两级均成立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工委,依托行业主管部门,组建了市场监管系统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互联网行业、律师行业、物业行业、快递行业等行业党建工作机构。在17个市级以上园区,构建“园区党工委-园区企业党委-企业党组织”三级组织体系。对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通过梳理党员关系、争取业主支持、强化指导服务,做到应建尽建。充分运用全域党建这把“金钥匙”,依托楼宇、商圈市场、园区、行业协会,采取联合组建、派驻帮建、片区联建、挂靠组建等模式,持续拓展党的组织覆盖。同时,探索将企业、职能部门、银行、高校等纳入联合党委,针对具体问题成立各类联合党组织,将党组织建在项目链、产业链、服务链上,引领项目建设大提速、产业发展大提质。
在推动党组织应建尽建、能建快建的实践中,全市各县市区对于“小个专”和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等难点堵点,坚持党建带群建,组织群团部门联席会商,在快递、外卖、网约车等领域,成立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依托乡镇(街道)市场监管所,建立“小个专”党建工作指导站207个。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小区党群服务站和工会成立的爱心驿站等场所,打造了322个温馨、舒适、便捷的“暖新(心)驿站”。比如,社旗县依托城市人民驿站,成立了4个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员服务站,进一步团结凝聚物流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丰富新业态新就业领域党建工作内涵,扩大党组织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一系列解难破局的创新举措,为物流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等提供休息、饮水、维修、热饭、充电等服务。同时,也引导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积极参与安保巡防、风险防控、文明创建等工作,汇聚起社区治理的磅礴合力。
下硬功强化保障 构建引领新格局
开展百日攻坚行动,不仅要啃下组建的“硬骨头”,还要解决保障的“硬支撑”,并形成长效的攻坚机制,这样才能使行动取得的成效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在百日攻坚行动中,市委组织部、市委“两新”党工委及时将攻坚行动的重要信息传递给各级书记,使这项工作摆上他们的案头,成为他们格外关注、经常过问、重点督查的工作,从各级书记开始层层落实责任,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
全市各县市区党委相继建立任务包干机制、工作进展月例会制度、约谈机制,并开展专项督促检查,挂图作战,对账销号,任务不完成不收兵。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促使我市构建起“两新”党建守土有责、各负其责,主动抓、奋力抓的攻坚机制。
在攻坚过程中,全市各县市区依托各级组织部门成立了攻坚专班,配备人员,为攻坚顺利推进提供了力量支撑;各级“两新”党组织多措并举,筹集工作经费,统筹推进活动场所建设,为开展党的活动提供了固定场所与经费来源。
全市百日攻坚行动不仅提升了党组织覆盖率,也进一步夯实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基础。比如,内乡县通过税前列支、党费返还等形式,解决“两新”组织的党建经费问题;宛城区深挖现有阵地资源,以“党建元素规范、功能设施齐备、环境氛围优良、党员职工满意”为宗旨,按照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资料、有制度、有台账的“六有”建设标准,对14个“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阵地进行规范提升。
为确保党组织覆盖又实又细,市委组织部还部署各县市区党委组织部门对百日攻坚进行回头看。各县市区坚持问题导向,对照工作标准,逐项自查自纠,边整边改,确保每项工作、每个数据都实实在在,经得起检验。
全市县市区和各行业部门在巩固“两个覆盖”百日攻坚成效中,结合第二批主题教育,走进“两新”组织,送政策送服务,解难题建新功。邓州市组织县处级领导干部到“两新”组织开展主题教育读书研讨班12次,开展项目建设专题调研3次;宛城区组织党务干部到新组建的“两新”组织讲党课55场;内乡、淅川、西峡三县联合组织43个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会同230余个农村党组织,联合举办了9场专场招聘会,共招聘工人1.5万名,一解企业燃眉之急;卧龙区开展“园区统建、党旗领跑”主题活动,园区党员亮身份、践承诺、作表率,在光武大道西延工程土地拆迁、项目建设、风貌改造、创新业态等方面行动在先、出力在前……
又踏层峰辟新天,更扬云帆立潮头。
“两新”燃星火,燎原新征程。百日攻坚行动,撬动“两新”党建风生水起,将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的组织和人群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为高水平建强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蓄势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