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与新闻同行的他们
作者:  于晓霞

致敬!与新闻同行的他们

本报记者 于晓霞 周梦  文/图

心中有爱,脚下有力!在11月7日举行的南阳市第24个中国记者节表彰大会上,市委宣传部对十佳编辑、十佳策划、十佳新媒体工作者、十佳主持、十佳记者以及最佳贡献奖和特别贡献奖获得者进行了表彰,部分受表彰的新闻工作者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今天,让他们做一次新闻版面的主角,倾听他们的心声,感受新闻背后的力量和故事。

 

十佳记者  南阳日报社刘阳

记者,意味着艰辛、意味着奔忙、意味着汗水。顶烈日冒风雪,采访的脚步无可阻挡;走街串巷上工地,踩钢筋爬高架,抢险救援深入现场,无惧危险,写稿不分昼夜。这种辛苦、甘心情愿的付出,是沉甸甸的责任,更是对新闻事业的尊重。从业27年,对记者的热爱已刻在我的骨子里,对职业的坚守来自内心最强音符。路,就在脚下,我将踔厉前行,把“记者”两个字写得更加生动出彩,以记者匠心为时代留痕。

刘阳.jpg


 “十佳主持” 南阳广播电视台黄四维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今年刚好是我参加新闻工作的第十个年头。十年里的每一分钟,我始终心怀敬畏地践行着一个主持人的使命担当,心有所爱,便无所畏惧,长路漫漫,精进不止。新梨园、唱响白河、企业家访谈、南阳春晚……我用勇气和毅力为自己的主持生涯添上了精彩的一笔又一笔。未来的每一分钟,我将继续身体力行,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坚守初心,回归本心,保持信心,守护真心,保有态度,保有温度,用真挚朴实的情感,发出时代最强音!

黄四维.jpg

  

十佳策划  宛城区融媒中心 李其睿

对我而言这是一份珍贵的节日礼物。小时候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记者,真正成为记者后才知道这两个字意味着随时待命,意味着冲在一线。但我依然热爱着和敬畏着这份职业。奋斗就是在有限的青春里对得起每一寸光阴。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向前辈、同行学习,践行和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做出'粘着泥土,冒着热气'的新闻报道,坚守新闻理想,陪着我最热爱的城市南阳一起变得更好。

李其睿.jpg


十佳新媒体工作者 南阳日报社杨东梅

转战新媒体,在学习成长中收获蜕变带来的快乐。在这里,我不仅要会写新闻,还要更懂技术,让自己的作品更潮、更酷。转变理念,在守住媒体权威性的同时,用更直达人心的方式来传播新闻,每一个点击量“10万+”新媒体产品的诞生,都让我惊喜不已。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荣誉,我将继续利用好报社新媒体平台,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用心用情讲好南阳故事。

 杨东梅.jpg


十佳新媒体工作者  南阳广播电视台张力扬

作为一名新媒体工作者,我们利用新媒体这个平台,把更鲜活的新闻呈现到广大受众面前。这次获奖很开心,这份荣誉将时刻鞭策我做有责任的记者,在今后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坚守新闻人的初心使命,用镜头记录社会热点、基层声音,努力用更多的故事、更好的内容去记录这座城市的使命和荣光。

张力扬.jpg


十佳主持 南召县融媒中心沙宝

表彰活动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这次荣获十佳,很有感触,因为它好像在对我说,你做得很好,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定要坚持、坚持再坚持。因此,我将以此为起点,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更加勤奋学习,更加爱岗敬业,继续发挥自己的特长,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

沙宝.jpg


“十佳记者”方城县融媒体中心王小玲

从业30载,我始终把新闻工作当做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做,在实践中培养磨砺“三只新闻眼”:培养向上看的“新闻眼”。就是经常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上级指示精神,熟知上级新闻导向;培养向下看的“新闻眼”,就是深入基层了解社情民意,发现基层工作亮点、经验典型,挖掘一线的新闻素材;是培养向前看的“新闻眼”,也就是提高站位,把握全局,拥有未来眼光。

 王小玲.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