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杨万里
10月31日,我市印发《南阳市2024年度国土绿化工作方案》《南阳市中心城区2023年冬季暨2024年春季园林绿化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统称《方案》),提出将以林长制为统领,聚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及水源地生态安全,统筹耕地保护和生态建设,不断提升全市生态系统碳汇增量,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生态保障。
《方案》确立的总体目标任务是,2024年,全市完成营造林115.99万亩,其中造林50.19万亩、森林抚育65.8万亩。
《方案》提出,将通过树立狠抓项目、大抓项目,打造精品、突出精品理念,以“四大项目”为抓手,着力实施好七项重点任务。
四大重点项目分别是南阳市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治理项目,采取人工造林、退化林修复、封山育林等措施,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消落区生态修复、库区周边重要湿地保护与修复等工程,2024年,完成造林40.41万亩。河南省鄂西北山地和丹江口库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生态综合治理项目,通过科学先进和实用可行的营造林技术措施、安全有效和针对性强的退化林修复技术措施,增加森林资源数量,提高森林结构质量,提升生态屏障功能,保护南水北调水源地生态安全,2024年,完成退化林修复10万亩。秦岭东段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项目,通过一系列林业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推动区域生态系统整体保护修复,2024年,完成造林13.4万亩。四是国家储备林项目,2024年,完成营造林13万亩,其中,完成人工造林1.4万亩,改培0.6万亩,抚育11万亩。
《方案》明确实施七大重点任务。一是山区生态林。围绕石漠化、重要水源地等生态区域,依照区域功能类型,严格按照科学绿化要求,规范修复行为,加快恢复形成森林植被,实现山区森林化。2024年,全市完成山区人工造林7.62万亩。
二是农田防护林。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改善区域气候、提高粮食产量为主要目的,有序开展田埂、排水沟、灌溉渠、田间道路绿化,做到“林成网、树成行、不缺株、不断档”,形成功能完善的农田防护林体系。2024年,全市完成农田防护林0.224万亩。
三是生态廊道。重点做好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廊道巩固提升工作,在坚守耕地保护红线的前提下,对已建成的生态廊道,进一步做好完善提升、结构调整、查漏补缺、巩固绿量,提升生态廊道建设质量。2024年,全市完成廊道造林0.098万亩。
四是乡村绿化美化。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结合“特色村镇”“美丽乡村”“森林村庄”建设,在全市行政村内路旁、河旁、宅旁、场院基本实现绿化,村庄周围普遍有绿化林带。2024年,全市完成乡村绿化美化0.315万亩。
五是封山育林,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疏林地、迹地、造林失败地、灌木林地,以及乔木林、竹林,通过封禁或辅以人工辅助育林措施,保护并促进幼苗幼树、林木的自然生长发育,恢复形成森林或灌木林。2024年,全市完成封山育林14.93万亩。
六是森林抚育,对郁闭度过大的中幼龄林,遭受森林火灾、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等自然灾害危害的林分,近年来新成林的林地,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抚育。2024年,全市完成森林抚育65.8万亩。
七是退化林修复,对生理衰败、遭受自然灾害、外部环境变化、人为过度干扰等,导致结构失调、稳定性降低、功能下降甚至丧失,难以自然恢复的防护林进行修复。2024年,全市完成退化林修复20.7万亩。
《方案》要求,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要制定全域绿化工作方案,将造林绿化工作任务,特别是精品示范区、精品工程的打造纳入林长制考核。各级各部门要建立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投入机制,探索生态修复与保护的奖补政策,探索引入社会资本投入模式。市委、市政府将组织开展常态化督导,对成效显著、亮点突出的将在项目申报、政策扶持上予以优先支持;对完不成任务、成效差的将予以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