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钟 ,“圈”出健康新生活
——我市城市社区“十五分钟健身圈”已实现全覆盖
本报记者 吕文杰
15分钟,步行能走多远?
在南阳,15分钟可以步行抵达拥有健身步道的公园,可以到达运动设施完善的街头球场,还可以到达最近的运动社区……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将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提升工程作为“十大民生实事”重点项目,打通居民到健身运动场景的“最后一公里”,让居民步行15分钟,就能享受到良好运动环境,达到了惠民、便民的显著成效。
在卧龙区光武街道华盛社区,新修建的笼式篮球场吸引了周边很多居民到这里打球。46岁的居民李玉打篮球20多年,他说:“家门口就有篮球场,真是太方便了。白天上班,晚上打球健身,从篮球中找到快乐,还能沟通感情。”
“15分钟健身圈”是指城市社区居民从居住地出发,不超过15分钟范围内就能找到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场地设施。
在探索建设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的过程中,我市不断破解“健身去哪儿”难题,推动体育运动成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利用城市空闲地、边角地、公园绿地、河湖沿岸、旧厂房……这些城市中的隐秘角落,都成为了我市建设15分钟健身圈的“金角银边”。
高标准建设,凸显公益属性。在南阳市体育中心、如意湖广场的两处室外智能健身房,是我市打造的“15分钟健身圈”标杆场地,深受市民喜爱。家住光武东路的市民东升每天都会到如意湖公园智能健身房锻炼身体,他告诉记者:“这种智能型健身器材容易操作,我刚刚根据语音提示在测试亭上进行了体质测试,然后再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感觉非常好。而且,这个‘健身房’不收费,人人都可以参与。”
市民在健身前可打开手机扫描器材上的二维码 ,实现实时记录运动数据,并获得体测报告运动处方、运动计划。这些安装的室外智能健身房采用智能健身器材,是在“动起来”的基础上聚焦“科学运动”,引领广大市民科学开展健身活动。
在部分县市区,“15分钟健身圈”提升工程也在如火如荼推进。 西峡县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大力推进体育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全县设立射箭场、高尔夫体验场、卡丁车场地、水上乐园等20多个体育项目,积极引进越野长跑、自行车锦标赛等多项国际品牌赛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占比达38.5%以上,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95%以上,人民群众体质和健康水平稳步提升,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目前,我市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418.5万平方米,中心城区的123个社区每个社区都已配备健身器材,城区社区 15 分钟健身圈已达到全覆盖。
今年6月份,南阳邀请邓亚萍体育产业投资基金董事长邓亚萍为南阳高标准建设“15分钟健身圈”出谋划策、合作共建,足见市委、市政府对这一工作的重视。下一步,南阳将加快构建15分钟健身圈,丰富体育供给侧产品,彰显体育健身的全民性和便捷性,通过宣传普及和举办赛事,让群众多参与体育锻炼,全力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办好民生实事,让群众充分体验到党委政府公共服务的高效性和精准性,为每一位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提供更加便利的运动条件,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图片:市民在人民公园锻炼身体 本报记者 张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