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优势产业 强化服务保障
唐河县乡村振兴产业园点亮山乡经济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方旭 左力 张旭)"普普通通的红薯,进入咱乡村振兴产业园,就会变得浑身是宝:红薯叶、红薯茎制作成保鲜蔬菜走上餐桌;红薯切片、切条加工成休闲零食走进超市......"日前,在唐河县城郊乡的乡村产业振兴园,从驻马店过来投资的企业负责人眉飞色舞地向客商们介绍。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自2021年12月开始,唐河县紧紧抓住"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在全县建设19个乡村振兴产业园,至目前共入驻企业111家,完成投资36亿元,总产值30亿元,带动就业4000余人,乡村振兴产业园成为点亮乡村经济的新引擎。
依托优势产业,向农产品深加工要效益
唐河县是农业种植大县,小麦、花生、玉米、红薯等传统作物种植面积大,但同时又存在工业基础较差、产业发展薄弱、农民增收乏力等短板差距,通过"一乡一策、分步实施、逐年扩规"的原则,全县乡村振兴产业园如雨后春笋一样快速生根发芽。
他们聘请知名高校和专业规划公司,高标准编制各乡镇乡村振兴产业园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与乡镇空间规划、集镇建设总体规划等有机结合,多规合一、统一规划、集中建设。根据交通区位、资源禀赋等差异,将全县19个乡镇规划为5个乡村振兴产业园建设示范圈,将发展基础好的昝岗、东王集等11个乡镇确定为试点,集中力量重点打造,以点带面、滚动发展;其余8个乡镇同步开展规划布局,全面铺开建设。
如今,传统的种植业正在向着深加工方向发展,城郊乡的红薯加工产业、昝岗乡的小麦深加工产业、大河屯镇的花生加工产业正以铺天盖地的势头发展着,让更多的好农品走出了唐河,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抓好返乡创业,引入新兴产业
在唐河县东王集乡天诚制衣公司一期生产线,200余名工人正在流水线上忙碌地进行短裤、上衣加工。天诚制衣公司由返乡创业代表柳春阳创立,投入了500万元,年销售收入达到1000万元,带动了214名周边村民就近务工,让村庄重新焕发了生机活力。
"返乡创业是乡村振业产业园发展的中流砥柱,我们乡入驻的18家企业中,通过以情招商15家,均为本地在外人员返乡创业,剩下的3家是以商招商,共吸纳务工800余人,实现产值3.1亿元。"东王集乡负责人说。
近年来,唐河县鼓励和引导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加快引入新兴产业的步伐,瞄准服装加工、电子信息、农副产品加工、农机装备制造等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打造具有唐河特色的乡村振兴产业园,并给予返乡创业人员政策扶持、配套资金、项目倾斜等领域的帮扶,真正为返乡创业人员排忧解难。
优化营商环境,助推企业做大做强
为使入驻乡村振兴产业园的企业"进得来、留得住、走得远",唐河县高规格成立乡村振兴产业园运营专班,县委书记任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的组长,11名处级干部参与,定期召开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研究解决产业园建设过程中的难点问题。由县乡村振兴局牵头,发改、财政、自然资源、招商等21个部门联动,定期调度、高效落实。
为加大服务保障,19个乡镇均设立乡村振兴产业园服务中心,并与县政务服务中心联网,企业各项服务"乡内办、一站办"。健全领导分包、五时闭环管理、帮办代办等机制,为60家企业解决手续办理、土地、资金等难题128个。出台《乡村振兴产业园建设工作考评奖惩办法》,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考评、年考核,定期组织现场观摩评比,每季度拿出100万元奖励先进,年终总评另行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