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县:打造“办事不求人 创业低成本”营商环境品牌
作者:  田建华

镇平:打造“办事不求人 创业低成本”营商环境品牌

本报讯(通讯员胡少佳   李平会)近日,全市规范入企执法工作现场会在镇平县召开,会议指出,镇平县在全市率先实施扫码入企、规范执法,减轻企业负担、优化企业服务,做法实、效果好,对镇平县优化营商环境作法给予充分肯定。

镇平是中华玉都、千年商都,商业氛围浓厚,市场经济活跃,止今年上半年,全县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0.6万户,占全市的13.6%,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126户,做优企业服务任务重、责任大。

去年以来,镇平县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一把手”亲自抓;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金钥匙”,推进流程再造;把规范涉企执法作为“牛鼻子”,以文明执法、柔性执法提升企业满意度;把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作为主抓手,加强社会监督,创新体制机制,勇于破题解难,持续提速提效,打响了“办事不求人 创业低成本”的营商环境品牌。

抓好“建”,打造畅、捷政务环境。实施流程再造。率先出台行政审批系统性重塑改革方案和任务清单,落实“三个无审批”“五个全覆盖”。坚持应减尽减,政务服务事项材料压减61%、环节压减50%、时限压缩80%,工程建设全流程审批时间压减至31个工作日,动产登记实现一个环节、一窗受理、一窗发证。加快数字赋能。率先启用南阳市政务服务平台升级版,推进“四电”智能化应用,真正做到“线上办”“自助办”、家门口办。推行“一件事一次办”。全面推行“综合窗口”模式,梳理主题式场景化事项236项,实行套餐式集成服务,在全省推广。推动服务延伸。投资1200万元,对县乡村政务服务大厅进行智能化、自助化改造,实现政务服务“就近办”事项1933项、“跨省办”服务事项680项。推行村代办、乡帮办制,组建县乡村三级帮办代办队伍,县乡村“7+2+N+2”政务辅导帮代办体系被省发改委在全省推广。

突出“管”,创新过程管理和效果管理相结合的全监管模式。规范入企执法。开发“清廉护航码上行”平台,初步构建了入企扫码“云”操作、过程同步“云”备案、企业事后“云”反馈、纪检监察“云”监督的闭环管理模式。加强服务监管。在县政务大厅建立“一日两巡”工作制度,县乡村服务大厅安装营商环境智能回访系统,实现了问题及时解决、不规范行为及时纠正、办事效果及时评价。强化质量监督。建立营商环境工作质量监督机制,由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县纪委监委、县委组织部牵头,成立4个质量监督组,聚焦市场主体满意度、“放管服效”改革、惠企政策落实、“万人助万企”等,一线督导和检查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落实质效。畅通投诉渠道。成立县营商环境投诉举报中心,组建违法案件调查处理队伍,实现了有诉即办、有诉快办。

聚焦“服”,力求实和准。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在规上企业由县处级领导和县直单位包联的基础上,创新开展“万人联万户”,规下企业和市场主体由乡镇办包联,量化服企任务,实施绿色改造、智能化改造、技术改造和创新平台“三改一平台”建设。创新“1+3”包联服务机制。“1”即每家重点企业都由一名县处级领导包联服务,定期走访调研企业,及时解决企业难题;“3”即围绕创新发展势头强的重点企业选派一名挂职干部、明确职能部门、引入第三方机构,为企业提供项目策划、法务财务、人力资源等精准化服务,增强企业发展动能。建立企业“护航员”制度。建立《向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派驻服务办公室制度》,在想念等27个重点企业(项目)设立服务办公室,由县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和副科级以上干部担任服务企业护航员,加强营商环境监测,开展涉企检查报备监督,面对面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一对一”联系精准护航,目前累计为企业解决各类问题178个。

追求“效”,服务好坏让服务对象评说。坚持以“观念能力作风提升年”活动开路,全面推进干部队伍“转观念、强能力、提效率”。把门问效,现场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建立“红黑榜”制度,对服务窗口实行一周一评价,先进挂红旗,落后上黑榜;实行局长坐大厅,由单位“一把手”直接面对企业和群众,增强现场感受,及时纠偏补漏,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开展“三评”活动,常态化开展服务对象评县直重点科室、评乡镇办基层站所、评具体办事人员,定期公布“十大满意单位”和“十大不满意单位”,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优,全面提升服务效能。

镇平县委书记艾进德说:“我们将对标全国最优,以争创全省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县为目标,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全面提升企业满意度,着力打造‘办事不求人,创业低成本’的镇平营商环境品牌,为南阳建设省副中心城市营造优质环境作出镇平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