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县在全省率先实现全方位服务分散供养人员全覆盖——
建成“没有围墙的敬老院”
本报讯(记者 贾林伟)“感谢党的恩情,感谢(你们)给我过生日!”10月28日,是毕进才84岁生日。家住新野县五星镇南马庄村,他虽无儿无女总觉在家踏实,属于散居的特困供养人员。
送去生日祝福的刘玉芝、聂丽敏,是祥瑞万家医养服务公司员工。2021年,按照“强兜底、提能力”的要求,新野县从山东引进祥瑞万家,投建全县智慧养老平台,实现了“一个平台管养老”的目标。
去年6月1日,祥瑞万家的居家服务启动。当年,毕进才第一次吃上生日蛋糕,第一次享受上门理发、打扫庭室、换洗衣被等居家服务。 跟毕进才一样,“享受着侄儿侄女般孝敬”的特困供养人员有3728人,散居在新野县15个乡镇248个村。除了200人由至亲照料外,其余3528人全由祥瑞万家管护。
每一次登门服务,刘玉芝、聂丽敏都会手持新野智慧养老平台终端,两次扫码把服务项目和效果对比图上传。作为监管部门,新野县民政局工作人员在办公室点击鼠标,便清晰看到老人居家情况和工作人员服务质量。如此一来,民政部门工作人员,专注于各类动态监管;拿到管护费用的祥瑞万家,一心一意搞专业服务。
在祥瑞万家,刘玉芝和聂丽敏有近300名同事,大多是“4050”留守妇女。来自全县各个乡镇,她们通过服务培训后,回到家中接受就地分配,通过智慧养老平台接受指令,开展距离最近的上门服务,实现人力资源最优配置。
专业的助洁、精神慰藉、助医、助急、代办、咨询服务……10月27日下午4时30分,新野县智慧养老平台显示,祥瑞万家公司完成订单71.2万件,满意度达98.3%。在当天随机抽查的10户老人家中,记者嗅到乡村的清新,见到整洁的被褥,还有从皱纹深处绽放的微笑。
“不论晴雨走村入户,上门送去全方位服务,做这么实,做这么细,不简单!”市民政局局长程志敏表示,从全省来看,新野县积极推进养老服务兜底保障的供给侧改革,建成了“没有围墙的敬老院”,率先实现全方位精心服务散居特困人员的全覆盖,具有研究意义和推广价值。
点评:
新野新模式:
一分钱花出十分的效益
小斐
“吃馍喝水,一日三餐”、“被褥衣物长年不洗,污垢积累如盔甲”……毋庸讳言,这是大部分分散供养特困老年人所遭遇的困境。
他们见证了中国的崛起,也为此奉献过青春,是全社会应关注的兜底保障对象。自2014年特困供养制度开展至今,分散供养特困老年人仅靠简单的“代养人”制度,实际的养老效果并不理想。
新野县通过改革创新,实现了上门服务分散供养特困老年人“全覆盖”,政府专注监管,企业专心服务,让老人们真切得到党的温暖,让我们看到了 “一分钱花出了十分的效益”。真心希望有条件的地方尽快推而广之,让散居供养特困老人真正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